第二四七章 鱼水之情
作者:清河先生25      更新:2024-12-28 01:24      字数:2162
  苏北从来没有见过文奎如此愤怒!孙德崖可是见识过枪枝弹药的厉害的。地上倒了一大片,全都是死被子弹打死,每一个人要害部位都是血窟窿。
  “文、文将军,别冲动,有话慢慢说。”
  苏北一把按住文奎的手枪,生怕他制造出惊天动地的事件来。兄弟相残,最高兴的当然是元政府。
  “张干,李智,走!”
  孙德崖一挥手,就想命令两位副将走。文奎一挥手,暴喝道:“谁让你们走?刘陈氏就这么白死了吗?”
  紧接着,文奎又是一声厉喝:“来人,把他们全给老子扣下来!”
  黑虎队的人一拥而上,把孙德崖、张干和李智全给绑了。苏北的心里直打鼓,这样做的后果是很严重的。
  “元帅,两虎相争,必有一伤呀。”
  “不管那么多,把他们押回军营,听候处置。通知所有人,作好一级战斗准备!”
  原本是兄弟,眨眼间变成了仇敌。这是谁都不想看到了。史勇接到消息,也紧张得不行,连忙跑到元帅府看个究竟。
  文奎的军队有着十分通畅的信息系统,事件一发生,很快传遍所有驻军。而孙德崖的部队却慢了很多。等副元帅孙文干知道事件经过,已经过去整整一个多时辰。
  孙文干带着几个亲兵,要求见文奎。
  这时,文奎也冷静下来了。
  听到卫兵的报告,他知道孙文干只带了几个人来,明白对方不是来打仗的,便同意见他。
  孙文干一进门,连声说道对不起”“治军不严”等。文奎见孙文干认错态度好,气也就消了大半,让人把软禁中的孙德崖、张干和李智放了出来。
  但文奎仍然坚持,这件事不能就这么算了。红巾军孙德崖部发生强暴民女的事件,肯定是长期以来治军不严造成的。必须以此事为惩戒,对部队严加约束。
  否则,不惜一战!
  孙德崖灰溜溜地回到营房,内心也是五味杂陈,什么样的感觉都有。失去胞弟的痛苦,被文奎软禁的羞愧,想打又不敢打的软弱,全都涌现出来。
  三天后,孙德崖部主动撤出了信州府。部队开拔那天,孙德崖无颜面对文奎,让副帅孙文干送来一封书信,以表歉意。
  而文奎却紧紧抓住此次恶性事件,要求全军上下贯彻学习,《三大纪律九项注意》,每一个官兵必须牢记在心。谁敢干出伤害百姓的事,一定严惩!
  刘陈氏已死,那家酒店便落到了刘香儿手里。按照当地习俗,死了人的房子是不吉利的凶宅。很多人都忌讳来这种地方吃饭。唯独文奎,悄然交待手下,能帮衬的生意,都去帮衬刘香儿。
  正因为如此,刘陈氏的酒店得以继续维持下去。
  这天,文奎带着苏北、李敢两个人,信步来到酒店,看店里营业正常,里里外外都坐满了客。他的内心也算是得到一丝慰籍。
  他虽然和刘陈氏并没有过于亲密的关系,但彼此之间还算得上是朋友。为了朋友,自然应当两肋插刀。
  三个人坐进一个小包间,点了几个菜,吃了一会,刘香儿才听伙计说来了几个“大官”,连忙过来招呼。进来一看,原来是文奎几个!
  刘香儿感动得两腿一跪,眼泪扑漱漱地流:“刘香儿感谢文将军的救命之恩。”
  文奎连忙喊道:“起来,你快起来。刘香儿,我只不过做了我应该做的事,可别折杀了我。”
  想起那天差点和孙德崖部火拼的事,苏北和李敢两个人都感到后背脊阵阵发凉。这次事件,要不是那个副帅孙文干冷静处理,万一引发两军火拼,后果不堪设想。
  孙德崖部五万之众,文奎部四万之众。他们就算能把孙德崖部吃掉,自身的损失肯定不小。
  如今,苏北和李敢两个看见刘香儿那感恩戴德的样子,总算有些明白文奎为什么敢于孤注一掷了。
  文奎顺势教导道:“天大,地大,老百姓最大。任何朝代都是这个道理,得民心者得天下。你看看刘香儿,再想想那么屈辱而死的刘陈氏,就算我们的人和孙德崖部拼光了,我认为也是值得的。我们的人拼光了,还可以从老百姓里面吸引成千上万的人来补充,孙德崖部要是拼光了,他也就彻底完蛋了。百姓是水,我们就是鱼;我们是树木,百姓就是土壤。没有百姓,什么事也办不成。你们想想,为什么红巾军振臂一呼,天下百姓响应者如云?就是因为元朝政府不把老百姓当人啊。”
  文奎的“百姓论”讲得头头是道,苏北和李敢两个人听得似懂非懂。有一点他们明白了,当官的人必须为老百姓服务,而不是把老百姓当作奴役的牛马。
  “我的意思很清楚,你们两个都是从社会最底层出来的,苏北是流民,李敢是乞丐。人间的甜酸苦辣,你们比我还要体会深刻。我们的区别就在于,我是读书人,而你们文化甚少。所以,我要求你们补上这一课,也要求所有人补上这一课。我之所以要在各个大队、中队设立扫盲班,就是要为大家补上文化课。一支没有文化的军队,军官看不懂文件,看不懂地图,怎么打仗?没文化,真可怕!如果孙德崖部,是一支有文化、有纪律的部队,就不会干出如此丑事来。更可怕的是,这件事的主谋,竟然还是他的弟弟!苏北在场,你亲眼看见的是什么?孙德崖是为他失去弟弟而愤怒和悲痛,他没有为失去刘陈氏而有过半点难过。这才是悲剧的根源。”
  苏北似乎明白了一些道理,为什么文奎宁愿孙德崖部和自己火拼,也不想他放任部队在信州为非作歹。
  军民渔水情。这么简单的道理,文奎要费很多口舌才能说清。而且他所倾听的对象,恰恰都是来源于老百姓。
  送走刘香儿。三个人一起吃菜喝酒,竟然没有半点美味的感觉。他们的情绪,全都沉浸到刘陈氏事件中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