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作者:肥鸟先行      更新:2024-05-03 12:43      字数:1884
  大唐虽然吸取了魏晋的教训,为了打破学术在豪门的问题,在长安建立了太学,也在全国建造了学校。
  但是两京太学只能容纳全国的优秀学生读书,光是两京的学子就挤占了太学的大部分名额。
  地方的学校从武周朝开始,就在不断的被地方官府废弃。
  所以如今陇右各地依然是家学族学盛行,官学萎靡不振。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各地方财政随着土地兼并不断的恶化,逐渐承担不起办学等花钱的社会职能,逐渐导致官学被荒废。
  如今陇右的情况就是如此,除了几个大家族的族学之外,普通小康之家的子弟根本无从进学。
  杨炎能够出仕河西节度府,也是因为杨家是武威的望族的缘故。
  姜仲回复道:“徐夫子是曾里长请来的夫子,也是殿下牙兵出身。”
  这下子李炎明白了,这个驿下里的里长真是个机灵的人物,竟然请了一名玩家来教授领地百姓。
  不一会儿,徐雷从学校里出来,对着李炎行礼。
  李炎微微点头,带着众人进了学校。
  四方形的教室里,放着课桌和椅子,墙上挂着黑板,这和李炎印象中的学校差不多。
  徐雷已经写了半个黑板的板书了,看样子是刚刚中断了教学跑出来的。
  李炎对着徐雷说道:“徐夫子继续上课吧,本王在边上旁听就行了。”
  徐雷仿佛是被校长点了公开课一样,有些紧张的回去继续上课。
  不过很快他就放松了下来,不就是公开课吗?我作为优秀教师,一个月开不知道多少节呢!
  徐雷重新开始讲课,李炎则在教室的后面拉开一张板凳坐下来。
  随行的杨炎等人,也都拉着板凳坐着,听着这位徐夫子讲课。
  今天这是一节语文课,教授的是驿下里刚刚满七岁的孩子,也就是教授孩童识字的课程。
  杨炎饶有兴致的看着徐雷讲课,教授幼童认字叫做开蒙,这是一个孩子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
  杨炎开蒙的时候,杨家专门请了名师,一名河西节度使府退休下来的文吏,给杨家子弟开蒙。
  如果开蒙打不好基础,那日后的学习就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补基础。
  这位徐夫子一下子对二十多名幼童开蒙,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只看到徐雷在黑板上写上了一排排的汉字。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这短短十二个字,却让杨炎心头一震。
  三个字一组,读起来朗朗上口,果然徐雷诵读了一遍,让下面的幼童跟读,一个个都能很快记住。
  这三个字一组的短句,用的字也都是常用的汉字,但是十二个字却开宗明义,抛出了一个教育学的问题,为何人之初都是本善的,可是每个人成长会变成不同的样子?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这句话解释了前面十二个字的问题,为何同样是性本善的孩童,长大后却各不一样,那就是因为教育。
  这是一篇劝学的文章啊,而且是写的极好的劝学文章!
  杨炎也开蒙过,可是他那个时候开蒙读的是《开蒙要训》,虽然这也是一本极好的开蒙教材,这本开蒙书都是四字一言,可却不像这位徐夫子的开蒙文章这么微言大义又朗朗上口。
  等到学生读完后,徐雷又发下纸张,又将铅笔发给孩子们,让他们在田字格上对着三字经描画。
  李炎站起来,看着后排一个孩子在田字格上认真的临摹写字,心中十分的满意。
  铅笔,如今在建宁王霸府和三洲刺史府的吏员中,已经流行起来的一种书写工具。
  这种工具最大的好处就是书写起来不累,可以长期握笔书写,还不会被墨迹脏了手。
  杨炎所在的盐铁总局,经常需要计算和填写数据,所以大量的表格都用铅笔书写。
  看着这些孩子在描红本上有模有样的描红,杨炎突然明白为什么驿下里能够如此繁华,被评为沙州的第一里。
  光是这份人文教化的水准,就远远超过其他的村子。
  不少孩子的铅笔字,写的要比盐铁局的文吏都要好,杨炎更加佩服这位徐夫子的教学能力。
  杨炎不是那些酸腐的文人,书写工具这种东西,当然是越方便越好。
  铅笔也有缺点,但是书写速度也要比毛笔快不少,更重要的是方便携带,可以随时随地使用。
  如今杨炎熟悉了使用铅笔之后,只有起草正式文书的时候才会使用毛笔,平时的书写计算都用铅笔。
  让孩子用铅笔习字教学,能够节省纸张也方便书写,这也才能让贫苦人家的孩子进学。
  没想到驿下里这么一个村子里,竟然有徐雷这样的夫子。
  接下来的是算数课,徐雷教授了一种大食商人使用的特殊符号,这也是江伦在盐铁总局推行的阿拉伯数字。
  这下子杨炎更加吃惊了,这些半大的孩子,数学竟然都相当的不错,不仅仅加法熟练,连乘法口诀表都学会了。
  李炎对于驿下里的学校大为表扬,当场征辟徐雷为沙州学政,负责在沙州建立更多的学校。
  对于六测玩家徐雷来说,这也是一场天降的机遇。
  作为六测玩家,徐雷并不擅长打仗战斗,所以接受了驿下里里长曾牧的聘请,在驿下里办了一所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