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0章
作者:
苍穹之鱼 更新:2024-05-02 14:18 字数:1839
大秦要介入,肯定要灭了倭国。
这其中的投入就太大了。
作任何事都要讲性价比,劳师动众的出兵,收益却远远小于付出,如果遇到什么意外,葬送了大秦的安定局势。
另外,攻下倭国又能如何?
等于是间接让大秦的文明曙光照耀在倭国土地上,弄不好还让倭国提升了自己的文明等级。
当然,倭国人口对士族豪强也有很大的吸引力。
倭国男人普遍矮小,但他们的女人却出奇的温顺,成为大秦帝国风月场所的抢手货,豪奢之家也以蓄养三韩、倭国女奴为时尚。
一开始还是掳掠,但后来逐渐变成倭国女人们想方设法的往大秦钻。
国家强大了,就会形成虹吸效应。
如今的大秦看中了谁家的土地,其实是他们的祖坟冒青烟了。
比如林邑国,以前跟野人没什么区别,住着低矮的茅草屋,穿着破衣烂衫,过着猪狗不如的日子。
大秦灭了林邑之后,修建了一系列的港口城市。
让他们从深山老林里面走了出来,过上了文明人的生活。
当地土人也渐渐适应了新生活,心态上也发生了变化。
以前当奴隶是耻辱,现在则是荣耀。
因为熬上十几年,就可以获得秦人身份,拥有自己的土地和庄园,穿上绫罗绸缎,受到秦军的保护,这在以前根本不可想象。
渤海国也是如此。
白山黑水里的野人,成为秦军的军奴,用他们的刀剑挥向自己的族类,靠同族的人头累积自己的军功,然后成为秦人。
秦人的生活方式对他们吸引力太大了。
坞堡、土炕、壁炉、煤饼、地窖、棉衣、棉被……
夏天热不到,冬天冷不着,天一黑就搂着四五个婆娘大被同眠……
这种冲击比宣义司宣传一百次都有效。
辽北分封的田家、卢家看到好处,也开始招募他们。
白山黑水里的野人越来越少,新的秦人越来越多,几年间,他们已经忘记了曾今的名字,全部改为汉姓汉民。
而不愿更改的,就成为打击的目标。
一座座城池坞堡在广袤的辽北拔地而起,并且继续向北延伸。
辽北的木材、药材、皮货成了大秦的抢手货。
习惯了此地的秦人很快就发现,除了冬天冷一些,长一些,日子太好过了,春夏随便往地里种什么,到了秋天都是丰收。
闲的时候打打猎,采采农药,便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田家和卢家也因当初的先见之明而获益良多,虽然仍盯着世袭县令的官职,但他们掌控的土地早就超过了内地的一个郡。
朝廷虽在其辖地设置了镇抚司、宣义司,但只要不造反,朝廷对他们的所作所为不闻不问。
这也吸引了更多的士族豪强前来。
辽北比辽东更大更广阔,只要能世袭罔替,获得永久的封地,士族豪强不会在乎这块土地冷不冷,再说这时代哪一块土地不冷?
关键在于有没有价值。
辽北资源实在太丰富了,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若是找到千年老参,足够一辈子吃香的喝辣的。
能吃饱就不会觉得多冷。
能发财,刀山火海也挡不住别人……
忙碌夏秋几个月,储备足够的粮食、蔬菜、肉类,燃料,剩下的大半年的时间,都可以呆在坞堡里面享受人生。
比中原一年四季都忙忙碌碌好太多了。
很多坞堡地下修的比地上还要宽阔,公共食堂,公共浴室,全部都是集中供暖。
煤饼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按照大秦官府的规定,每座坞堡至少要有一个大夫。
人多了,也就不觉得无聊,很多人都胖了、壮了。
随便一户汉民,就有六七个儿女,五六个妻妾生十几个儿子也是常态。
生活悠闲,生存压力小了,人也好养活,官府也鼓励汉民多生。
人多力量大,血缘才是最紧密的联系,熬上六七年,孩子就是一个劳力,若有出息,将来带着全家飞黄腾达的概率也大大增加。
辽东、渤海国、辽北也迎来一波婴儿潮。
汉民的数量大大增加,对当地掌控越来越强。
两个月之后,卡利努斯再次拜在杨峥面前,眼神比上一次更狂热,“陛下,请让我入青营,拜陛下为师!”
杨峥有些无奈,这家伙的汉言越来越流利,在太学呆了两个多月,越发崇拜起大秦来。
尤其是儒家典籍,这厮夜以继日的研习,刻苦程度令太学里面的老学究都震惊不已,所以对他也就更花心思一些。
白天亲自讲解,晚上还领着他听评书。
极其喜欢三国故事,吕布、曹操、刘备、关羽、诸葛亮、周瑜、司马懿……
让其沉迷其中的同时,也领教到华夏文明的灿烂。
对忠孝仁义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他决定大秦之所以如此稳定,正是因为大家都遵守忠孝仁义这套规则。
“你真的下定决心了?”
青营既然能收匈奴、鲜卑人,也就可以收罗马人。
仅凭他一个人就想在罗马复制大秦的成功,根本就不可能,各种阻力和压力能压的他喘不过气来。
再说有些东西适应大秦,未必就适应罗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