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 章
作者:水晶翡翠肉      更新:2024-01-25 18:10      字数:3850
  闻青递给上白瓷缸。
  小吃摊老板接过来,动作麻利地打包。
  菜饼子五分钱一块,茶叶蛋六分钱一个,甜豆浆五分钱一碗,闻青每样要两份,合计三毛二分钱。
  闻青递上毛票,捧着白瓷缸,头也不回地走了。
  徒留纪宁芝、章方方站在原地,招围观群众指指点点。
  “看到没有?人家姑娘手上有好几块钱,不是穷人,买两份早饭眼都不眨下。”
  “□□都说,希望在广袤的田野上,这两姑娘长得白白净净,读过书了吗?心眼咋长偏了呢?”
  “唐太宗都说皇帝是船,民是水呢,你们比皇帝还牛。”
  “仗着自己是县城人就欺负外地人,看,人家压根儿不稀罕你呢,牛气什么牛气,不害臊!”
  “……”
  群众你一言我一语毫不客气,纪宁芝、章方方脸上挂不住,终于没忍住,双眼通红,捂着通红的脸往回跑,连早饭也不买了不吃了。
  与此同时,闻青已到粮站门口。
  粮站工作人员已经出现,打开高大的粮站仓库门,推出磅秤,现场一下喧闹起来。
  “来了,人来了。”
  “磅称都推出来了。”
  “验麦子的细心不?”
  “磅秤准不准啊?会不会把我家麦子称少了,再让补交啊。”
  “前儿个下雨,麦子受潮了,不知道一会儿能验掉吗?”
  “……”
  随着嘁嘁喳喳的说话声,姚世玲站起来,奋力拉起牛车往粮站门口靠了靠。
  “妈,妈。”闻青老远就喊,跑到跟前时,姚世玲已停下牛车。
  “妈,你别急,我看他们在发号,按序号验麦子,不用急。”闻青扶着牛车。
  “你懂什么,我不拉这段路,就要被别人多占个号,我们又得多等一会儿,闻亮、闻朋在上学,家里牛没人喂,饿急了,跑了咋办?还有闻亮、闻朋正长身体,放学就要吃饭,我得赶紧回去给他们做饭。时间耽误不得。”姚世玲说。
  闻青陷入沉默,越是和妈妈接触,越觉得妈妈爱自己,爱闻亮,爱闻朋,兴许还深爱死去的爸爸,她就越发后悔上辈子自己的傻、蠢。
  还好她重生了。
  “妈,先吃早饭。”闻青递过白瓷缸,顺势接过牛车。
  姚世玲无知无觉,接过白瓷缸,立刻蹙眉责备:“闻青,你咋买这么多,这得花多少钱啊!”
  闻青笑着:“妈,就这一次,下次我保准不乱花了。”
  姚世玲这才没罗嗦。
  母女俩在吃着早饭的同时,粮站的工作人员便开始验麦子,主事工作人员有三名,都穿着灰蓝色涤纶工装。
  第一名工作人员手中拿着带凹槽的金属棒,往麦袋子里一插,抽.出来时,凹槽就盛满麦子。这名工作人员拨弄着,察看麦子里有没有麦壳,有没有沙子、石子,有没有干瘪等以次充好现象。
  然后再捡两粒麦子,扔进嘴里,品咂麦子的干湿度。
  种种检验,一个不过关就得拉回去,该清理清理,该暴晒暴晒,没得商量。
  不少人挺担心,怕验不过,拉回去重新捯饬,费力费时,但又有些人投机取巧,掺点沙子、石子在里面,少交几斤公粮。
  “咱家麦子肯定一次过。”姚世玲说。
  闻青点头:“嗯,一次过。”
  但是姚世玲又担心起来:“我是可着秤称的四百二十斤,这要是不够还得补。”
  闻青这才抬头看向第二名工作人员,第二名工作人员站在磅秤前,加减砝码称重量,确定数字报给第三名工作人员。
  第三名工作人坐在一旁简陋的桌子前,桌子上放着算盘、新农村牌钢笔、钢笔水、印泥、印章、公粮江总本,以及各个农民递上来的公粮本。
  他就是记录在案的人,应交公粮和实交公粮数字一致,他印章一盖,就算完事。若是他说少十斤,那就得再补交十斤麦子上来。
  “放心,妈,要是真不够,回头我来补就行,你不用再跑一趟。”闻青说着,便拉起牛车,亦步亦趋的跟着队伍前进。
  姚世玲几次让她去裁缝店,她都说不急,一直掌握着牛车,盯着粮站门口。
  这让纷纷前来交公粮的水湾村邻居十分讶异。
  “那个拉牛车的是闻青吗?”
  “闻青居然来交公粮?”
  “……”
  邻居们大跌眼镜,要知道交公粮这种事情,不是大伙子就是父辈母辈来交,哪有小姑娘家来交的,出力流汗又挤在一群大老爷们中间,可丑了。
  尤其闻青还掌着牛车,一步一步向前拉,向靠近粮站门口靠近,邻居们一面觉得闻青这样没个姑娘家的样子,一面又觉得有这么贴心的闺女挺好,只是话到嘴边了就成了。
  “这样疼妈的,以后嫁出去了,婆婆可要担心了。”
  “谁当她婆婆谁倒霉。”
  “……”
  一群人干等也是等,闲着无事便又将姚世玲、闻青八百年前的事儿扒出来说道。
  “姚世玲是外地逃荒来的,要不是闻青他爸收留,指不定怎么样呢。”
  “也只有闻青他爸肯收,家穷,娶不上媳妇,正好碰上不知羞的姚世玲。”
  “要不闻青怎么这么野呢?还是像她妈。”
  “闻青这几天不野了呀。”
  “怎么不野了,家里都那么穷了,还不是天天上县城来?”
  “……”
  几人正议论着,闻青、姚世玲面带笑容地走过来,几个邻居立即堆着笑:“闻青妈,你们验过了?”
  姚世玲笑着:“验过了,我们来得早。”
  闻青在旁边拉着牛车,对几人并无好感,礼貌地笑笑。
  “这就能回家了?”
  “嗯,回家,家里还忙着呢。”姚世玲说着便和闻青离开。
  走至马路上时,闻青把牛车交给姚世玲,和姚世玲说了几句话,姚世玲拉着牛车离开,闻青则向相反的方向走。
  “咦,你们看,闻青没回水湾村啊。”有个邻居说。
  其他人都抻着脑袋去看,果然见闻青没回水湾村。
  “闻青这是去哪儿呀?”
  “该不会是去纪彦均家,找纪彦均吧?”
  “八成是,没羞没臊的,那可不就是纪彦均家的方向,有个这么好的婆家,肯定要天天巴结了。”
  “……”
  一行人看着闻青向纪彦均家走,却停也未停,直直走过。
  邻居们惊讶了。
  “不是去婆家啊?”
  “那是去哪儿?”
  “……”
  接着几个排在交公粮队尾的女人,你推我搡,互相怂恿对方去看一看闻青,到底是干什么?怎么没去纪彦均家,难道和纪彦均约在别的地方。
  在八十年代的水湾村,交通不便、没有电视,没有娱乐,除了农忙便是农闲,随便谁家出个糗事的都够全村谈上一年的,何况闻青家,除了闻亮、闻朋清清白白,随随意意拎出个闻家人来,都是一身的黑历史,尤其闻青,闻青的那些事儿,够他们谈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不重样的。
  在邻居怂恿跟踪时,闻青已经快步跑到了肖姨裁缝店,站在门口平息喘息。
  此时店内有两个来拿中山装的女人,装着干净整齐,头发纹丝不乱,正同肖姨说着话。
  “肖姨。”闻青笑着喊一声。
  肖姨立刻笑脸相迎:“来了?”
  “嗯,肖姨早,我刚才陪我妈交了公粮,所以,比昨天来得迟了点。”
  “不碍事,不碍事,又没有迟到。”肖姨笑着说,然后问:“闻青,昨天那个碎花裙,你做的怎么样了?”
  “昨天线都画好了,今天上机子走针,明天差不多裙子可以出来。”闻青说。
  “那鞋子呢?”肖姨关切地问,闻青做的裙子、鞋子可是她做衣裳以来,利润最高的一次,十块钱买来,转首卖十八块钱,八块钱可不是小数目,够她蹬多少天缝纫机才能净赚到,所以她非常重视。
  “鞋样都裁好了,晚上我回去钉。”
  “那就好,那就好。”肖姨放心。
  闻青看了一眼两位衣着得体的女人,从布袋里取出一双纳底鞋面绣花的布鞋,放在布匹前,又将废纸团成团,塞进鞋里,令鞋子看上去,很有立体感。
  鞋子刚一放上,来拿中山装的两个女人就看上了。
  高个子的顺手拿起来,摸了摸布料和鞋底,鞋底厚实针眼均匀,鞋面用的是棉布,左右两只鞋,对称的一朵牡丹花,栩栩如生,做工精细色彩稳且内敛,高个子女人起先只是想看看,此刻越看越喜欢,问:“这鞋子卖吗?”
  肖姨一愣,高个子女人一向挑剔,不管是她做的衣裳,还是她卖的面料,高个子女人总是挑三拣四。
  没想到闻青随意拿出来一双布鞋,她就想买。
  闻青闻言淡淡一笑,像是知道高个子女人会看上一样。
  不待她多言,肖姨已经开口:“卖,卖,当然卖了。”
  “这鞋子多少码的?”高个子女人问。
  “三十八码。”闻青说。
  高个子女人暗忖,三十八码刚刚好,又问:“多少钱?”
  “六块钱。”闻青说。
  六块钱?
  肖姨吓了一跳,一双布鞋六块钱,闻青还真敢要。要知道市面上一双布鞋也就四五块钱,就这很多人都舍不得买,都是自己家做的。
  愿意买鞋穿的,都是近几年做生意起家的万元户。
  闻青居然敢开价六块,肖姨想说,便宜点也可以的。
  谁知高个子女开口说:“那这双卖给我吧。”
  闻青不慌不忙点头:“好。”
  高个子女人二话不说,掏出一张五块的黄色纸币和一张一块钱红色纸币,递给闻青,闻青淡然接过来。
  这时矮个女人也凑过来摸了摸鞋子,问:“这鞋底是你自己纳的?真厚实。”
  闻青说:“是我自己纳的,里面填了点棉花、棉布,还熏了香,防臭吸汗,走在麦茬豆茬地上不扎脚。”
  矮个子女人看向高个子女人:“我说你怎么毫不犹豫地付钱了,合着是买给你妈妈下地穿啊,小姑娘,你还有吗?给我也来一双,我要三十七码的。”
  肖姨目瞪口呆,这、这就又卖六块钱了?
  矮个子女人已掏出六块钱,往闻青手中递。
  正在这时,门口响来“扑通”一声。
  三人应声开过去,就见一个微胖的女人,手扶着门框,将将站稳。
  肖姨当是客人,连忙招呼:“你好,买布料吗?要啥样的?进来看看吧。”
  胖女人看向闻青。
  闻青这才认出来,这不是水湾村村口的王婶吗?问:“王婶,你也来买布料吗?”
  “不,不,不。”王婶脸上尴尬极了,她本来是准备来“抓奸”,抓闻青不要脸的事情,谁让她家男人老说姚世玲、闻青长得都好看,又能干。
  结果,她非但没抓到闻青的短处,倒看到了闻青在赚钱,不过一会儿的功夫赚十二块钱,十二块钱啊,不出力不流汗,一天就挣十二块钱,这可不是小数目。
  王婶吓的不轻,这压根不是她认识的闻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