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九章 凉州兖州战南阳(三十六)
作者:
夏海苍松 更新:2024-01-20 12:37 字数:4081
对于李通他经营了那么多年的南阳,哪怕还没到一半,可马超和凉州军众人却都很清楚,这如今他们棘阳城内的粮草,可真是一点儿都不缺啊,更何况他们除了这些时日,之前可都是人马越来越少,这个显然是对粮草有利的。当然了,就算是他们真缺粮了,可那至少暂时己方也一样儿是对付不了他们啊,因为围城都围不了,就这么几千人,能围得住人家城池?
那就是开玩笑呢,所以马超肯定是要带兵离开。而且还得说什么,就是这围城肯定是不行了,就别说凉州军的人马不够、而对方也是有粮草。其实就算是他们的人马够了、对方缺兵少粮,那样儿的情况,曹操也是绝对马上就能调拨一批粮草紧急送到棘阳这儿来,不会让这
地方缺粮什么的。所以说马超也真是想这个时候,就是该退兵回去了,没什么说的,没看郭嘉不也是,自己刚和他说,他就直接让自己明日退兵了。而马超更是,等崔安他们回来之后,他第一句话不是战事,而就是说,“明日,我军全军撤退!”这是他对众人所讲的头一句,
众人对自己主公的话,还真是,没一个感到什么意外的,他们都觉得正常,是该这么说了。而众人更是没什么意见了,对他们来讲,这个时候,今日是不能撤退,但是明日,那是肯定要退的,这个太正常了。见众人点头,马超也不用多说这个了,他们自然都是同意的,要不然的话,这个时候就不是这样儿了,而是说别的,是吧。但是怎么说呢,这个却不得不承认,
就是说其实众人都是想着能早点儿回去,毕竟也没什么人马了,不能去继续攻城,而且关键是自己主公也不准备再调兵来这儿,所以也只能是这样儿了。毕竟如今的战事,自己主公想要结束,那么就只能是暂时结束了,没办法,众人都清楚。不过这和最开始的时候,他们
所想还不一样儿。毕竟一个南阳,还不是整个一个郡,就只是一半的地方还没到,差不多那大的地盘吧,可己方居然是没占下来,这个就不得不说,曹操确实,他是把投入在这儿不少的兵力,要不然的话,绝对没这事儿。司隶两个郡呢,还不都是让己方给夺回来了,当然
也是曹操兖州军根本没什么援军在那儿的关系。可南阳他们还没到一半的地盘,曹操就派了九万多的人马,这个就不得不说,是给己方大压力了。所以最后才变成了这样儿,要不然的话,没有兖州军这九万多的人马,这己方如今估计是已经占据了棘阳城了。当然了,就算是没能占上,也已经没多少日,就能结束棘阳城的战事,彻底占据城池了。可这就因为兖州
军多出来了九万多人马,这己方可就不能再进兵了,攻城是真不行了,没那么多人马啊。所以该退还得退,众人还是知道的,所以自己主公这么一说,他们自然是都没什么意见,也都同意了,必然啊。之后马超才说了下今日的战事,当然也是表扬了众人,至少这最后获胜
的是己方,就够了,哪怕己方最后也是只比兖州军多了几千人而已,但是这个也没办法,谁让兖州军运气好了点儿呢,这个是没有办法啊。不过不管怎么说,己方是达到了目的吧,虽说不是最终的目的,但也算是阶段性的目的了。至于说之后己方必然还得卷土重来,什么
时候倒是不一定了。之后马超是让众人回去休息,对他来说,这在南阳的战事,其实就已经
算是完事儿了,对,哪怕就是暂时性的,那不也是完事儿了吗,所以说也确实,真就是这样儿。之后马超是打发走了众人,让他们各自都回去休息了,这自己也得休息一下,之前的大战,还真是累啊。而崔安他们几个,别看是,没追上徐晃几人,可落后的兖州军士卒,可
确实是遭了殃,都让他们给咔嚓了。所以说别看是没追上徐晃他们,这个没错,但是他们也
不是什么都没做啊,这个也是事实。众人和自己主公告辞,离开了中军大帐,对他们来说,可就等着明日退兵了。而这个时候,怎么都得退兵,这个是肯定的,哪怕他们是不想,可事
实却不允许你如何。反正你是想是要退兵,不想,也一样儿是要退兵,就是这样儿。而且这
个最为关键的是自己主公的态度,他们确实,还是那话,都看得出来,就是自己主公要退兵,那么你有什么办法。这如今没有援军,自己主公根本就没想再调兵过来,所以说自己主公只要说退兵,那么就得退,别说还没援军,就算是有了,这怎么样儿,不还是自己主公一
句话的事儿吗,确实如此啊。所以说他们都知道,因此,之前也就没多说,这个也实在是太正常了,当然了,也都是无奈,没有办法啊。这第一,本来就没什么人马了,第二更是自己主公不想调兵,关键是他更不想继续和李通的兖州军作战,不想继续攻城了,不在棘阳城这儿了,就是这样儿。所以说最关键的地方,他们都知道,确实不在于人马多少,而是在自
己主公的那个态度,显然,自己主公是不想继续战了,就是这么简单。要不然的话,只要自己主公想,那么一切就都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不是吗。可现实就是自己主公不想,所以明日,都得是跟着主公撤退,就怎么简单。他们是有不甘心,尤其是崔安、马岱还有庞德,
就算是甘宁,他也不可能没什么想法。崔安是因为就好战,所以一说该退兵了,他自然就认为没什么战事了,所以自然就是没什么意思。哪怕之后哪一日还能再回来,可谁知道具体什么时候了?他不傻,那都不一定是什么日子了,所以崔安还能不这么想吗。至于说马岱,
本来之前都是他一直带兵攻城来着,结果这兖州军的援军一过来,就没他老哥儿什么事儿了,这个本来就让他有点儿想法。当然了,这不算是什么大事儿。可是毕竟是从带兵攻城的主将,变成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将领,这单挑没自己的事儿,就只能说是带着己方士卒和兖州军厮杀。如果说让马岱有选择的话,他自然还是选择自己带兵攻城,而不是说带兵和兖州军
在城外野战。他确实是和崔安不一样儿,因为让崔安选择的话,他自然是选择和人单挑了,当然也少不得和敌军在城外大战,他怎么都不会想带兵去攻城的,那个他可真是没什么兴趣儿啊,从来都是。但是马岱和他可真不一样儿,所以说他可以带兵攻城,马岱认为这个最好。
至于说庞德,他可真是一直都想着己方能全据了南阳的地盘,一个郡都被己方给占了最好,而不是如今这样儿,就只是占据了一半多那么点儿。他当然是不满足于现状,这个是肯定的。不过也确实,想法挺好,可现实呢,却是打击了他一下,这兖州军来了九万多人,直接就让
己方这个时候无奈了,只能是带兵回去了,这当然不是他想要的,绝对不是。可庞德他自己
也没什么办法,因为自己主公不调兵过来,别说是从司隶调兵,就是再从宛城、穰县,他也没一点儿那个意思。所以谁都看得出来,自己主公是不准备再继续攻城了,是要带兵撤退了,哪怕如今己方的人马还不到五千人。但是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主公的那个态度,
就是这样儿,所以说不管是崔安、马岱还是说庞德,没一个甘心的。当然了,就算上甘宁,
他也一样儿,不过就是他没前面那三人想法那么多,他的想法也就是一闪而过,而且可以说如今这样儿的情况,可确实是在他所料之中,因此,甘宁也没什么说就不能接受的,所以就属他算是没什么想法,而崔安他们呢,自然就不像他这样儿了。当然了,崔安他们也一样
儿是知道自己主公已经定下来的,就不好,就是不能再去更改了,所以说他们确实也没多说。因为他们也不认为,自己几人就能改变得了自己主公的想法,这个就不用多想了,这事儿可能吗?反正从他们的经验上来说,是没可能的,奇迹会发生吗?他们也不认为这个在这
儿,现在能发生。半日加上一夜就这么过去了,在和兖州军大战之后的第二日,马超是带着己方人马,回返宛城。当然他是不能直接就带兵回长安,还有个庞德呢,马超也不准备说就分兵什么的,所以就是先回宛城,在宛城休息两日之后,再回长安。对于这一次的战事,总体上来说,马超是不那么太满意的,毕竟最终的目的,是没有达到,这个就是差了,所以
说他怎么都不可能满意。但是仔细一想,确实,凉州军的表现,马超倒是觉得还可以,毕竟有曹操派了九万多人马在这儿,自己也是不能太过奢求了。如果说己方真有那么大本事的话,能在城里有三万人,城外有九万多人的情况下,再拿下棘阳城,那么估计天下也早就是
己方的囊中物了,不是吗?可显然,真就没那么简单啊,不是吗。如果说都有那么简单的话,倒是都好了,可事实就是,没那么简单。所以说这己方能这样儿,其实凭良心说,马超知道还不错。这没那么满意是一方面,因为没有达到最终的目的,所以这样儿,这个很正常。
但是不得不说,马超确实,他是知道,也理解,己方士卒己方将士能这样儿,真就是可以了。所以这个不是矛盾的,马超不满的是最终的结果,但是说起来己方和城外兖州军大战那些日,他还算是满意了,就是这样儿。而且这己方和兖州军大战了那么些时日,包括之后六日和之前的,这己方最后可就剩下了几千人了,这真是让马超心疼坏了,不过他是没表露出
太多而已。但是郭嘉他们都知道,这己方虽说人马不少,可架不住这么折腾啊。要是么一次都损失这么多的话,这多少人马也损失不起不是。当然了,还好就是,这样儿的事儿,绝对不可能每一次都如此,所以说……马超是带兵撤退了,回了宛城,而得知凉州军撤退的消
息后,在城头看到了凉州军的人马拔营离开的李通,他才算是真松了口气。可哪怕是凉州军没剩下几千人了,可李通也没有轻举妄动,没说派大军去追击什么的。因为在李通看来,自己那么做,还是很危险的。他倒是不怕凉州军埋伏什么的,毕竟就剩下那么几千人了,也
不足以对己方来个什么埋伏。但是怎么说呢,对李通来讲,这首先出兵,肯定得是自己出兵,然后带多少人,这至少要带一万人,所以李通觉得这事儿还是不行,对棘阳城来说,好处真是不多啊,而且危险还增加了。因此,李通不会那么去做,他宁可是放过那凉州军的几千人马,也不会说把棘阳城整到更危险的环境中去,那绝对不是他的性格。要说李通这个人,
还是比较稳重的。他绝对不是怕凉州军,主要是有担心,这个是肯定的。不过探马他倒是派出去了不少,他得看看凉州军最后到底是往哪儿去了,是去了宛城,还是直接回到司隶了。这个事儿虽说不是什么太大的事儿,可李通觉得自己还是要知道的。如果凉州军是直奔宛城
的话,那么他们暂时就是要回宛城,休息好后,才能回长安。不过要是直接回长安的话,虽说也是要经过宛城的地界,可最近的路绝对不用经过宛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