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起居注 第207节
作者:华飞白      更新:2024-01-14 03:30      字数:8148
  其次一条,就是他与王妃都不愿为这些事多费心思。经济庶务这种事,要是有人替你操心,你做甚么还累死累活地想着?将难处告诉皇兄与皇嫂,这两位还能亏待了他们不成?有那些操心的精力与时间,不如每天琴棋书画、观景游玩或者好好教养儿女呢。这种日子过得比神仙还舒适,谁不喜欢?
  再次一条,他不希望受底下人的瞒骗,平白生出许多变数。王府中的人好约束,毕竟每日都能见到,也能及时查出他们是否有不法的举动。可田庄离得远,若是那些人做出了欺压民众的不义之举,他没能及时地查出来,岂不是于自己的清誉有损?这样的烫手山芋,还是赶紧献出去更合适些。
  最后一条,他曾去京城附近的皇庄看过,里头的佃户都安居乐业,过得很好。平心而论,他也希望自家田庄的佃户都能过上舒心日子,甚至封地里所有的百姓都能过得好些。皇庄在湖北的扩张并不算顺利,他主动投献王庄,或许能帮上皇兄的忙,让皇庄扩张得更加顺畅。
  他还不忘补充说明自己的小心思,皇庄已经遍布全国,兴王府的那点儿田地,皇兄皇嫂根本看不上。田地都是我的,管事不需我费心,我还能拿更多的出息,这样的好事我为甚么要犹豫?过日子就该简单些,都是一家人,又何必太过生分?就算我给皇兄皇嫂添了些小麻烦,两位也只会更疼爱我……
  诸位藩王宗室看着他的信,不知是该嫉妒他,还是该嘲笑他想得太过简单。可信上明明白白列出的皇庄出息,可是真金白银的利益,怎么都不可能作假啊。利益是最能打动人心的,谁不希望自家田庄的出息多些,能使的银子多些?
  于是,藩王宗室们纷纷派人去打听附近皇庄的出息。还有神通广大些的,在御马监的默许下,直接从皇产清吏司那里拿到了该地区皇庄的出息以及缴纳的田赋等具体文书。看着上面的亩产量,盘算着每顷地能多出多少粮食,每个田庄能多赚多少银钱,只要稍通经济庶务的人都不由得眼热起来。
  既然兴王都已经这么做了……不如他们也……
  就在绝大多数人都仍然在犹豫的时候,因为藩支人口太多所得的产业无法支撑家中用度的一些贫穷宗室几乎是果断地跟着递上了折子。他们的爵位都已经很低了,而且以后子孙还会降等,不可能指望着许多时候无法按时发放的禄米过日子。既然家里好歹还有两三个小田庄,为甚么不能请皇帝陛下与皇后娘娘派管事来帮忙呢?那可是能增加三四成出息啊!就算每年都只能多得数百两银,他们的日子怎么说也能宽裕一些!
  对于这些族人的恳请,仁慈的皇帝陛下自是答应了。因着他们的田庄太小,不方便管理,皇后娘娘便让当地的皇庄管事帮他们置换成了大田庄,按原有的鱼鳞图册亩数给他们更换了地契。拿着地契,看着皇庄管事将田庄里的事安排得井井有条,这些贫穷宗室都禁不住有些热泪盈眶了。幸而有兴王给他们做出了榜样,他们的日子才终于有了盼头。
  朱祐樘和朱祐杬兄弟自然对这样的结果很满意。他们也没有冀望于今年便有藩王跟着行事,毕竟他们不愁没有银两用,自然会更加谨慎。可年复一年,只要他们能看到实打实的利益,不愁大部分人不跟着尝试。
  这时候,朱祐杬终于拿出了来自岐王朱祐棆、雍王朱祐枟以及邵太妃的信。他在书房中端坐许久,直到夕阳西下灯火燃起,才不紧不慢地拆开了信件。
  作者有话要说:  朱祐杬:为什么这么干?因为我想赚钱,又怕麻烦,而且皇兄皇嫂疼我。
  朱祐樘:我疼我弟弟,愿意让他闲着,与你们何干?
  众宗室:_(:3∠)_
  穷宗室:我们也想被疼qaq
  朱祐樘:(一脸慈爱)
  ————————————————————————————————————————————
  明代贫穷宗室真的挺可怜,因为爵位低的每年就两百石禄米,大约等于几十亩地的产出。看起来不错,可这些禄米不一定能准时给。因为地方负担太重,往往连禄米都拿不出来,拖欠十几年的几十年的都有。所以甚至有些贫穷宗室过得连普通平民都不如,还会故意犯罪去高墙里吃饱饭,otz……
  ———————————————————————————————————————————————
  真的双开了,但是我觉得开局没有开好,所以决定这周末梳理一下,节奏更明快些。
  大家放心,新文不会影响这篇的更新哒~
  新文预收:女主自有金大腿带着boss一起飞——boss改造指南
  第474章 接二连三
  朱祐杬早就已经料到, 几乎所有人询问的信件都有意义, 而这几位他至亲之人所关心的话题却必定格外清奇。换而言之, 他们的画风与寻常藩王宗室完全不同,他不希望因为这几封信影响了自己的好心情。不过,就算再怎么不情愿,这三封信终究是要拆开的。他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
  他拆的第一封信来自邵太妃, 从头到尾皆是指责,里头的话语他早就已经看得麻木了。无非是说他将王府的产业白白送了人, 简直就是个屡教不改的蠢物。说他以后只能仰人鼻息, 靠着别人的施舍过日子, 别妄想能够从帝后那里拿到半点好处。还指责他就算不为自己着想, 也得为儿女将来着想云云。
  朱祐杬面无表情地回了一封信, 告诉邵太妃无论她是怎么想的,他都不会改变自己的想法。从今年开始,他就专心地在王府里陪着王妃吃喝玩乐教养儿女, 旁的都不想操心,坐等着皇庄管事将出息送上门。
  接着他拆了朱祐枟的信。粗略浏览了一遍后,他觉得写这封信这未必是自己那位好六弟的意思。因为据他所知,朱祐枟对经济庶务之事根本不感兴趣。是以他绝不可能在信中苦口婆心地劝他必须将产业都攥在手心里,还事无巨细地告诉他邵太妃是如何教导雍王妃管理田庄店铺的,这两年的出息有多丰厚等等。
  朱祐杬心里呵呵一声, 翻了翻案头上的文书,直接将湖北部分皇庄去岁的亩产量、缴纳的田赋都列了出来。他在回信中清清楚楚地写道:六弟,想必母亲和弟妹确实费了许多心思罢。不过, 她们到底不通农事,是不是没有向皇庄取取经?是不是没有好好种植玉米?不然,为何你家王庄的出息竟是如此之少?实话告诉你,皇庄的管事向我保证,我家王庄日后的出息至少能增加三成。
  最后,他拆了朱祐棆的信,一面看一面心绪复杂地拧紧了眉。他们兄弟俩的封地相邻,按理说本应时常往来才是。就算不能随意出城,经常派人送信送礼物,彼此互相关心问候,亦是人之常情。可事实上,他们却越来越像是熟悉的陌生人。除了四时八节派人送礼,不咸不淡地让人问候几句之外,两人都不曾给对方写过信。
  最重要的原因,便是他们二人都心知肚明,未来他们要走的必定是截然相反的路途。既然谁都无法说服谁,谁都觉得对方的所思所想简直教人失望,他们又何必要维持虚假的热络关系呢?
  这次能够收到朱祐棆的信,可见他已经敏感地意识到,投献王庄这件事的意图并不简单。所以他再也坐不住了,主动来信问他:若是我绝不会与你做出同样的选择,将会如何?
  朱祐杬的回信也很简单:不必同母亲那样多思多虑,以为谁都会在意你的选择。你如何选择是你的事,既与我无干,也与皇兄无干。皇兄从来不会逼迫任何人,你安安生生过自己的日子,没有任何人会为难你。
  派人将回信都送出去后,前去岐王府送信的仆从很快就回来了,顺带还捎了一个消息——岐王妃李氏病重,据说已经几乎是药石罔效了。朱祐杬非常震惊,因为他们刚回安陆的时候就给岐王府捎了些来自京城的礼物,那时候怎么没听朱祐棆提过此事?这次写的信里,他也丝毫不提李氏已经重病不治。
  刘氏听他说起来后,蹙紧眉道:“这事我也是刚从咱们家药铺掌柜处知道。去岁年末李氏胎动,耗了三天三夜才生下女儿,身体迟迟都未能将养过来。偏岐王也不知怎么想的,一直闷声不提此事。既不报给皇兄皇嫂知道,也不赶紧提出请尚医局派一位女医前来诊治,只顾着在封地里搜罗大夫,寻找上好的药材。可咱们这地界就算有好大夫,又哪里比得上尚医局的女医?就算有好药材,又哪里比得上宫里的珍藏?”
  “他满心猜疑,比母亲有过之而无不及!难道原配妻子的性命还比不过他心里的那些弯弯绕绕?!就算他自己不想说,托我这个做兄长的替他说还不成么?!”朱祐杬拍案而起,“咱们先将王府里的医女派过去瞧瞧,我这就派人八百里加急给京城送信!”
  然而,岐王妃李氏到底仍是没能撑住。兴王府的医女刚去岐王府没几日,她就病逝了。留下憔悴不堪的岐王,与刚满九个月的女儿。
  数日之后,朱祐樘与张清皎便几乎同时接到了李氏病逝以及朱祐杬替朱祐棆请赐医女的消息。张清皎想起温婉柔顺的李氏,不由得长叹道:“说句不合适的话,若是岐王能稍稍替李氏着想些,她便极有可能熬过这个生死关。毫无根据的猜疑,能比一条性命还重要?”
  朱祐樘皱紧眉:“想不到,这几年他竟是越发偏执了。”
  “只可怜那个出生没有多久便失去母亲的小侄女。”张清皎道,“她尚且不足一岁,就算有乳母和侍女照顾,到底还是缺了母亲的关爱。”稚子何其无辜,为何偏偏让她来承受父亲偏执造成的恶果?
  “万岁爷,你觉得该不该如祐杬所言,再派一名医女?就算是去照顾小侄女也好,多一个人照料着,咱们也能放心些。只是我担心,岐王未必会信任咱们派去的医女。若是不让这位医女接近小侄女,便白费了咱们一番心思。”
  “还是派过去罢。无论他是信任还是不信任,总归是咱们的心意。心意尽到了,咱们作为长辈也已经尽力了。”朱祐樘道,“至于其他,只能交给祐杬和刘氏,让他们俩注意着些岐王府的动静。”
  仿佛是受了这个消息的影响,皇帝陛下开始格外关注皇后娘娘的脉案,有事没事都会让人呈上来瞧瞧,对家庭运动也越发上心了。即使再忙,他也会注意劳逸结合,同时不忘记派何鼎随时去坤宁宫提醒皇后娘娘该休息了。
  自认为身体非常健康的皇后娘娘从善如流,也增加了自己的闲暇时间。她所计划的一切都已经逐渐铺开,正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显露雏形,又有许多值得信任的人替她办事,她自是已经无须费太多心力。如今,她有更多的机会为长子的练兵出谋划策,有更多的时间陪着女儿读书进学,也有更多的余暇给幼子进行科学启蒙。
  ************
  就在绝大多数宗室都正在观望,希望能亲眼见到投献田庄的好处再做决定的时候,荆王朱祐橺与其堂弟都昌王朱祐乌主动递上折子,恳请投献王庄交给皇庄代为管理。这堂兄弟俩很是直接,说自家暂时不打算回封地,田庄如今都不知道是谁管理,是不是都已经荒废了。与其让自家田庄荒废着,倒不如请皇庄管事代为经营。
  两兄弟的折子传出来,宗室上下更是一片哗然。要知道,已经投献田庄的人当中,唯有兴王是亲王,其余绝大多数都是穷得无路可走的宗亲。其他近支远支藩王宗室就算有些动心,也仍然犹疑不定,不知道是不是能够信任皇帝陛下。
  利益确实足够动摇人心,可这也得建立在他们每年都能拿到实打实的利益的基础上。眼下兴王所说的利益都没见着影子呢,他们又不是穷得活不下去了,怎么可能贸然行事?万一没得着好处,反而将赖以生存的田产白白交给了皇帝,那该怎么办?退一步来说,这一任皇帝陛下性情和善,确实也不像是会贪图他们的产业。可谁能保证下一任皇帝,下下任皇帝也能如此高风亮节?
  在重重疑虑之下,其他藩王宗室自然不可能妄动。可却没想到,荆王朱祐橺领着都昌王朱祐乌,冷不丁地便蹦了出来。
  在诸宗室心里,荆王一系虽然已经没落,但仍然有特殊的意义。因为朱祐橺堂兄弟俩一直被皇帝留在京城里,谁都想知道皇帝留着他们不放究竟想干什么。是当真想让他们远离乌烟瘴气的封地好好生活,还是想找由头削藩?
  别说削藩不可能,荆王一系如今拢共也就剩下荆王、都昌王、樊山王三位藩王。又是远支宗室,势力又弱,要是闹出了甚么不法事,不削他们还能削谁?当今皇帝陛下瞧着仁慈,却是个眼里不能揉沙子的,能罚则罚,能削则削,想必不会手软。
  可是,谁能料到,朱祐橺与朱祐乌不仅没有因为身在京城而战战兢兢,不仅不想着赶紧想方设法回封地去过逍遥日子,反倒是主动跳出来向皇帝陛下表忠心?
  雪片般的信件立即飞向了京城,熟悉的不熟悉的藩王宗室再一次纷纷询问这兄弟俩到底是怎么想的。两兄弟的回信很是言简意赅——他们离封地那么远,确实没有办法管理田庄,交给皇庄管事来经营有何不妥?陛下都已经答应让皇庄管事给他们帮忙了,他们以后就等着坐收丰厚的出息了,这是好事啊!感谢兴王兄,要不是他,他们还想不到这样的好主意呢!
  没几日,崇王朱见泽也跟着凑热闹,说是自己老迈病弱,王妃又早逝,实在是对经济庶务力不从心,希望能得御马监相助。
  作者有话要说:  邵太妃:快写,就说我很有经验,只要他听我的,日子就不可能过得差!
  朱祐枟:哦……
  朱祐杬:呵,这田庄产量简直不忍心看啊,你知道吗?我家田庄产量以后至少增加三成!劝你们也学学!
  朱祐枟:……
  邵太妃:_(:3∠)_
  ——————————————————————————————————————————————
  岐王妃就是在弘治十四年去世的,嗯……下一章又该有个领便当的了,符合史实
  ———————————————————————————————————————————————
  真的双开了,但是我觉得开局没有开好,所以决定这周末梳理一下,节奏更明快些。
  大家放心,新文不会影响这篇的更新哒~
  新文预收:女主自有金大腿带着boss一起飞——boss改造指南
  感谢小天使们给我灌溉了营养液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蓝细菌 6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_^
  第475章 岐王病逝
  宁王府, 嗣宁王朱宸濠阴着脸, 将手中的信撕成了粉碎:“都是一群蠢货!这明摆着是皇帝和兴王设计的阴谋, 他们竟然还真惦记上了兴王随手画出来的饼!脑子里塞的都是甚么?杂草吗?!”
  他简直无法相信,从兄宜春郡王朱宸浍与从侄瑞昌郡王朱拱栟居然会写信问他,能不能仿效兴王朱祐杬将王庄交给御马监皇庄管事经营。就算他们再缺银子挥霍,怎么也不想想, 不过是区区每年数千两银子而已,值得为着这些向皇帝折腰么?!
  他们怎么就不能稍微多想几分?皇帝是吃饱了撑着没事干了?怎么会突然大发慈悲, 想起来帮他们这些宗亲多赚些出息银两?!谁会不图报答, 平白无故地帮别人的忙?!不为名也不为利, 这种事可能么?
  皇帝都已经将手伸到宗室的田地里来了, 怎么没有一个人像他一样觉得浑身发冷?!如果真让皇帝将宗室的田地都收回去, 以后他就能用那些田地卡住宗室的咽喉!自家的吃穿住行都受人限制的时候,谁还敢起甚么心思?!
  想到此处,朱宸濠的神色顿时一阵扭曲。他转身打开书房里的密室, 从密室角落里取出一本花名册。看着花名册上一个又一个被涂掉的名字,他咬了咬牙,目光落在硕果仅存的几个名字上:“本想着能用的人已经没剩多少,先养几年再说,但朱祐樘步步紧逼,实在是太可恶……”他口称当今皇帝陛下的名讳, 竟是没有半分尊重之意。
  不多时,一位长相不起眼的矮瘦男子来到书房,片刻后便默不作声地离开了宁王府。他生得实在太过寻常, 又懂得伪装躲避的手段,一直紧盯着宁王府的锦衣卫很快就发现,这人居然在他们的眼皮子底下消失了。宁王府的异动事无巨细都得报送回京,锦衣卫们毫不犹豫地以六百里加急将这个消息送回了京城。
  几乎是同一时刻,一位宗室郡王也与长子谈论起了王庄投献之事。其长子道:“父王,孩儿原本以为,兴王投献王庄确实没有隐情,只是仗着他是陛下嫡亲的弟弟,想光明正大地占皇庄的便宜罢了。如今见荆王和崇王都紧随其后,实在是令人很难不多想几分。也许陛下确实有甚么打算,所以荆王和崇王才会上赶着表忠心,无形之中给咱们也施加了压力。”
  “何来压力?”郡王捋着长须呵呵笑了,“陛下又不曾下旨让咱们都将田庄交上去。”
  “可若是其他人都交了,咱们能忍着不交?”长子道,“就算陛下没有明发旨意,我们也不能违背大家的意思啊。不然,谁都会在心里猜疑,咱们家是不是不信任陛下。就连陛下也未必会没有这样的想法。”
  “如今离那一步还远着呢。”郡王回道,“谁心里的疑虑都不会比你少,就算荆王和崇王跟着凑热闹,也未必能让别人真情实意地效仿他们。能打动绝大多数人的,从来都只有真金白银的收益。只要没有人亲眼见着他们受益,谁都不会轻举妄动。”
  “那咱们就这么等着?”
  “且等着罢。等到年末咱们进京的时候,亲自去问一问兴王、荆王与崇王。如果他们果真得益,咱们家也未尝不能效仿。我总得想法子多给你们赚些家产,不然,以后你的日子还算好过,你的兄弟姊妹可就难熬了。”
  “可是,若有万一……”
  “陛下是聪明人,也是位善人,自然懂得大家的心思。安心罢,只要陛下无意拿咱们的田地,就必定会想出合适的法子让咱们安心。不过,陛下的心思,我还真有些看不懂。他这一回,究竟是为名还是为利?为名容易理解,大家都得了好处,自然人人都称颂他,宗室一片和乐融融;若是为利,帮着宗室得好处,换来能够插手经营这些田庄的机会,他又能得甚么利呢?”
  另一厢,雍王朱祐枟认认真真地看完了朱祐杬的回信,心里很快便动摇起来。他是个散漫的人,平日里万事不管,自有邵太妃与王妃替他打点。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甚么都不知晓,对经济庶务之事一窍不通。如果真如二哥所说,只要向皇庄学得一二本事,王庄的出息就能增加两三成,他每年就能多花数千两银啊!
  想到自己最近总觉得花银子花得不够尽兴,朱祐枟心头一片火热,揣着朱祐杬的信就去见邵太妃了。邵太妃虽学着周太皇太后每日吃斋念佛,但并不耽误她将雍王府的事抓在手心里。雍王妃看似很得她欢心,实则与管事娘子无异,大大小小的事都得向她禀报,做出任何决定都得经过她点头。
  朱祐枟来到邵太妃寝殿中,欢欢喜喜地提起了朱祐杬给他出的主意。他话还没说完呢,邵太妃便暴怒起来,将手中的佛珠砸向了他的额头。雍王妃吓了一跳,忙要过来劝。她刚说了一个字,邵太妃便迁怒于她,埋怨她不知道寻找懂得农事的田庄管事,还责骂她只顾着忙来忙去,一心钻到了钱眼里,肚子却始终没有动静。
  朱祐枟忙劝解邵太妃息怒,赌天赌地发誓他绝不会听信二哥的话,好不容易才将邵太妃的怒火平息下来。然而,一心孝顺母亲的他却并没有发现,自己的王妃早已是脸色惨白,始终保持着沉默。
  折腾了一番后,邵太妃似是觉得累了,疲倦地挥了挥手道:“你们俩也别折腾了,就这么过日子罢,我还指望着早点抱上孙子孙女呢。”说着,她眼皮微微一抬,瞥了瞥雍王妃:“这府里一直空着也不好,不若聘两三个良家子进来陪一陪咱们罢。”
  雍王妃垂下眼,低声道:“是。”正经聘良家子,日后可是能封次妃的,地位仅次于她。她这个名不符实的王妃,恐怕往后更像是个空架子了。呵,在这个老虔婆手底下磋磨了三年有余,她其实早已有心理准备,知道迟早会有这么一天。只是连她也没有想到,当这一天来临的时候,自己的心里竟然如此平静。也罢,就让这对孝顺母子自个儿过日子去罢,她不奉陪了!
  ************
  与此同时,刚丧妻的岐王朱祐棆坐在书房里,手里攥着朱祐杬给他的信,眼中却有些茫然。这不是他第一次看这封只有寥寥数个字的信,自从王妃病逝之后,他几乎每天都将这封信拿出来看一遍。
  明明信上所言很简单,简单得他看一遍就能一字不漏地背下来。可他就像是不识字似的,一时间有些恍惚,总觉得自己看不懂这些字,不知道它们究竟是甚么意思。他渐渐攥紧了信,皱紧了眉头,迷茫的目光望向窗外。
  窗外挂着素白的灯笼,那白色如此刺眼,让他不由自主地眯起了眼睛,眼角却泛起了泪光。他真不知道信上所写的究竟是甚么意思么?不,他知道,他明白。二哥写得如此简单直白,他又怎么可能看不懂?!
  他只是不愿意承认,自己太过偏执,一心不想和京城再有任何联系的执念简直是大错特错。他只是不愿意承认,是自己的偏执造成了王妃李氏的病逝。只要想到李氏躺在床上,形容枯槁地望着他,有气无力地让他好好照顾女儿的模样,他就觉得懊悔。
  她熬了整整九个月,一天比一天枯瘦,一天比一天虚弱。他有无数次机会尝试着挽救她,可他却始终放不下心底的不甘不愿,始终无法放下偏见。明明知道最好的女医和最好的药材都在京城,明明知道皇兄和皇嫂绝不会坐视不理,可他还是没有送出一封信——哪怕让二哥帮自己转述呢?
  他甚么都没有做,就这么眼睁睁地看着她的生命力不断流逝,就这么眼睁睁地看着她死在他面前,就这么让他们俩刚出生没有多久的女儿失去了母亲。而她从来没有怨过他,从来没有责怪过他不尽心,甚至女医问她是否要给京城去信求救的时候,她也主动地拒绝了。她是个好女人,是他辜负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