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节
作者:
寒小期 更新:2024-01-14 00:53 字数:4935
可今年, 窝头考完殿试倒是得了一些日子作为休息调整, 但统共也就不到十天的休息时间,跟同窗好友小聚一番自是足够了,却远不够回老家。再往后,他就忙了起来。
朝廷官员原就忙碌得很,一年到头也就年关那阵子能休息个半拉月,平常倒是有休沐日,却仅仅只有一天。甚至窝头更惨,御学那头几乎可以称得上是全年无休的,当然实际操作起来,身为学生或许是没的休息, 但侍读学士包括先生们在内, 都还是能调休的, 可哪怕这般,他也没可能往老家赶了。
魏大牛原先是不知道这些事情的, 在他看来, 考上秀才、举人都是天大的喜事了,进士及第后还不得回老家风风光光的?结果, 杨冬燕告诉他,你在想屁吃!
进士及第啊,放在任何一个学子身上都是极为了不起的大事儿,可搁在圣上和朝廷眼中, 那算个屁啊!
每三年一次的科举,不出意外的话,每次都能出三百人,当然是包括了同进士在内的。而这中间,时不时的还会有恩科,如今是保康十七年了,圣上继位这些年来,恩科倒是不算多,饶是如此也有三回了。
指望朝廷给你衣锦还乡的机会?
不可能的,要么等致仕时风光回到故里,可那会儿绝对已经是物是人非了。要么就索性等丁忧吧,三年孝期的话,回乡倒是措措有余的。
面对杨冬燕这般不拘一格的说辞,魏大牛还能说什么呢?只能替儿子扛下了所有不方便出面的事儿。
万幸的是,老魏家的亲朋好友们都是一个德行,他们才不管正主儿在不在呢,一心只惦记着吃吃吃。
想想早些年的窝头考上秀才时,那一碗碗的大肉,以及去年乡试之后,整头猪杀了吃……
哎哟,这次还是考上了进士呢!虽然多半人可能压根就不知道进士是个啥玩意儿,但他们还是坚定的表示,这次要多杀两头猪!
“杀头羊吃吧?”
“对对,羊肉太好吃了,杀一头?”
“还有酒呢,我家开年那会儿酿了米酒,就是不知道够不够咱们喝的。”
“你家酿的米酒有啥好喝的?咱们去酒庄上买酒,不醉不归!”
“猪肉羊肉加上好酒,还有吃口啥?多杀几只鸡,咱们吃焖鸡!”
魏大牛听着亲眷们这一声声的讨论,差点儿没能绷住笑容。
讲道理,他儿子考上了进士,合该请大家敞开了吃,可这场面要怎么说呢?不禁令他想起了远在南陵郡的大胖侄女猪崽。
才刚想起了猪崽,就有人凑过来问他……身畔的二牛:“你家猪崽定亲了没?”
肯定没呀,他们离开南陵郡的时候,全家的注意力都放在窝头身上,压根就没想起要给猪崽说亲。
因此,魏二牛只憨笑道:“没呢,她还小,不着急。”
“咋能不着急呢?再说也不小了!猪崽她都……她今年多大了?”
饶是憨厚如魏二牛,听了这话都是一脑袋的黑线,心说不是你说的我闺女不小了吗?不过他还是好脾气的笑了笑,回道:“她生日大,虚岁十一岁了。”
其实猪崽也就才十岁,窝头大了她四岁,今年也不过才十四岁罢了。
这个年岁吧,哪怕放在老家礁磬村,都是个小屁孩儿。
听了这话的亲眷果然闭嘴了,不过很快就又有人凑上来:“那窝头呢?他说亲了没?”
“瞎逼逼啥呢?他说没说亲跟咱们有啥关系呢?人家是进士,是官老爷了!咋可能会娶乡下姑娘呢?”这次都不用魏大牛开口,先前问猪崽的那人就帮着怼了回去。
也是啊,官老爷还愁娶不上媳妇吗?
“哟,咱们还是继续想想,流水席上摆什么大菜吧。”要不然咋说老魏家的心态就是好呢?在意识到甭管是窝头还是猪崽都没啥戏后,他们果断的丢开了这个话题,再度热烈的讨论起了席面上吃啥这个民生大计问题。
魏大牛能咋办呢?横竖他也明白这些亲眷没恶意的,只是顺嘴问一问,婉拒就好了。
流水席当然不可能人一到就立马开办的,哪怕不需要格外挑个黄道吉日,那也得避开不好的日子。请了族学的先生帮着看了看,定了个五日之后,至于具体采买的事情,自然有人会去做。
结果当天晚上,方家人再度敲响了魏大牛的门。
这趟回来,大牛二牛都带足够了信件,横竖就算亲眷们不认识字,这不是还有萝卜和土豆帮着念信吗?事实证明,情况要比预想之中的好,大概是因为奖励政策太到位了,庄子上的小孩大人或多或少都认识了字,不一定能上手写,但起码是认识的。
像方家那头,方氏也是让大牛带了信过去的,倒不是窝头写的,而是猪崽。
可以说,在窝头通过会试准备参加殿试的那段日子里,猪崽老苦老苦的,帮她奶她娘她大伯娘都写了好几封信。连推脱的理由都没有,不想干了她奶就念叨她,说你哥在备考呢,你吃饱了撑的没事儿干,帮家里人写几封信就累了?
反正等大牛出发前拿到那厚厚的一大摞信时,铁石心肠如他,都忍不住开始心疼起了猪崽这个大胖侄女。
自然,这些信也送了出去,留下来的也有,那是准备捎带给老家礁磬村的亲眷们的。
看到方家人过来,魏大牛第一反应就是对方不认识字,让他来帮着读的,顿时吓得瞌睡虫都醒了,忙摆手道:“找别人读信去,不行就去找先生,横竖最近几天学堂都不上课。”
“不是读信,是想请你做个中人,挑个好日子成亲。”方氏她哥赶忙解释。
“中人?成亲?”魏大牛寻思着既然都扯到成亲了,起码双方都得在场吧?那就跟自家孩子没关系了。
这么一想,他只淡定的询问是谁家的好事儿。
结果,等听完他就傻眼了。
……
庄子上的流水席足足办了三天,来的却不仅仅是魏家的亲朋好友,还有很多不请自来的人。
人家倒不是贪图这一口吃的,是有那单纯为了沾喜气来的,那也是会赠礼的,不亏还能赚呢。但更多的人却是明摆着来送礼的。
出发之前,杨冬燕对大牛二牛再三叮嘱,最重要的两桩事情就是,其一不准答应儿女亲事,其二就是不能收礼。
当然,收礼也不是绝对的,像那些附近村子庄子上过来沾喜气的人,也不能是空着手来的,起码也会拎两斤鸡蛋,有些索性提着大肥鸡就过来了。像这样的,魏家照收不误,大不了回头就做成菜端上桌。
可显然,另外那些明摆着来送礼的人却不是这种情况。
直接送银子银票的,要不然就是百十亩地的田契,也有省城的铺面,还有送古董玉器的等等。
像这样的,魏大牛怎么可能收下呢?
拒绝,统统拒绝。
别家那是来者不拒,搁在老魏家,就是来者都拒。理由都是现成的,说自家老太太不让收。
于是,时隔多年之后,大牛二牛再度坐实了妈宝人设,甭管对方说什么,都不愿意收。
可光拒绝就成了吗?自有人索性直接丢下重礼,转身就离开。
魏二牛牢记着杨冬燕的叮嘱,急得不得了,倒是魏大牛格外得淡定,回头收拾收拾,就送去了省城的郡守府。
是的,就是济康郡郡守的府邸。
此时的郡守当然不可能是原先的那位蒋郡守了,最早因为事情紧急,安平王世子是临时任命了一些官员。可眼瞅着都两三年了,朝廷自然早就派了人过来。
值得一提的是,派到这边的人,是蒋家的人。
当然不姓蒋,却跟八大世家蒋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之所以派他过来,却是因为蒋家从中周旋的。
理由也简单,前头那位冒牌的蒋郡守搞出了那么大的事情来,哪怕任期前几年倒还算不错,但后面却是结结实实的坑害了一方百姓。蒋家是百年世家,自是将名声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哪怕已经撇清了自家的关系,却也没可能任由济康郡里到处传播蒋家的坏话。
普通老百姓是考虑不到这一点的,他们只知道原先的那位郡守姓蒋。再一个,当初是蒋郡守自个儿扯虎皮当大旗,况且谣言这种东西,本身就是传播容易辟谣难的。
为此,蒋家不得不出面善后,又是安排自己人过来,又是暗地里支持这位新郡守,少不得自个儿贴资源扶持济康郡。
来此之前,杨冬燕也提过一句,真有什么问题可以去找新郡守,想来对方怎么着都会给点儿面子的。
魏大牛多听话呢,这不就收拾收拾,将这一大堆的重礼送到了郡守府……
险些吓死人家可怜的新郡守。
本来嘛,拉着一车重礼去郡守府,那还能不是去送礼的?你说是去还礼的?反正就是一团乱的。
不过,也因为魏大牛这操作太可怕了,加上梁家人意识到了问题所在,当下就在圈子里帮着解释了一番,总算是将此事摁了下来。
经此一遭,魏家一行人都不在庄子上停留了,麻溜儿的离开了省城。
离了省城又去邻县的县城里,那里有教导过窝头的廖先生,即那位跛脚先生。这一回,可不光是有窝头的信件,还有闵同进士的。原本,闵同进士是将信托给了省学同窗的,可人家又不是县城人,索性后来由魏大牛接手了。
同样的,不光有信件还有赠礼,只是这赠礼在质量上却是不如给省学的先生们的。
给廖先生的赠礼是关于如同通过童生试的,小地方的私塾怎么能跟堂堂一国之都南陵郡的学塾比呢?自打窝头去了南陵郡,就陆续看了不少书,就有关于童生试的种种,这些都无需誊抄,南陵郡的各大书局就有卖的,直接打包了一书奁,给了廖先生一份,另外一份则是打算送去南田村的村学那头,即窝头的启蒙先生。
当初备礼的时候,窝头是考虑到个人需求的,他总不能给廖先生送关于乡试、会试的书籍吧?用不上呢!
可等到真的送礼时,魏大牛就琢磨着,咋这赠礼的档次越来越低了呢?尤其是送完了廖先生后,他瞅着剩下的赠礼,发现除了少量书籍外,更多的其实是笔墨纸砚……
对呀,村学那头能通过童生试的第一场就算是很不错了,给太多晦涩难懂的书籍,这不是纯粹瞎折腾吗?倒不是多送一些文房四宝,毕竟窝头在念村学的时候,多半都是拿树枝在地上比比划划的,甚至其他同窗读书期间就没用过笔墨。
魏大牛心里逼逼,但实际行动还是很支持他儿子的。他也没在邻县县城多做停留,只是同廖先生用了一顿饭,晌午到的,傍晚用了一顿饭,次日一早就再度启程往礁磬村去了。
却不想,魏家一行人虽是来去匆匆的,但县城这边多少年没出进士了呢,更重要的是,算上闵同进士,其实这一届是一口气出了两位进士呢!
多稀罕呢!
一时间,小小的县城里充斥着关于两位进士的传言,其中又以窝头为最,毕竟他考得更好,再说他年岁也更小。
要说其他人只是听过就算了,哪怕是廖先生好了,他早先就知道了这个消息,乍一看到魏家来人,又是送信又是赠礼的,相当于狠狠的帮他打了一波广告,可以预见的是,将来他的学塾只怕是不愁生源了。
高兴是肯定的,隐隐也会有一丝失落,毕竟廖先生曾经也是惊才艳艳的少年郎。不过,因为那事儿都过去很久很久了,相较于遥想当年,他更在意的是未来。
一想到他将来的学塾搞不好甚至能胜过县学了,哪怕只是畅想一下未来,他都忍不住乐开了怀。
但也有人走不出失落的情绪。
说白了,廖先生本身就是看开了,再说他月余前就听说了曾经的学生和好友纷纷考中一事,况且他如今还是既得利益者,高兴的情绪自是能覆盖掉失落的。
可是……
兴许连魏家人都忘记了,他们曾经在县城里有过一个小宅子,街坊邻居里有一家姓柳的,因为羡慕魏家的殷实家境,曾不止一次的动过歪主意。
主要吧,柳家人一直就没得逞,再说魏家也没吃半点儿亏,加上之后一桩桩的事情接连发生,这点儿小插曲自是被他们彻底的抛到了脑后去。
但柳家人过不去啊!
一想到当初只差一点点,自家就能跟老魏家攀上亲,那就不是不愁吃喝用度了,而是直接一跃成为官宦人家。
就这样,跟富贵日子失之交臂……
等魏家人拍拍屁股走人了,柳家这边先是忙着打听消息,越打听越懊悔,可就算如此,还是想知道更多的消息。尤其是,柳家那长女直到如今都不曾说亲,她要是已经嫁出去了,那问题倒是不大,偏就是她不曾出嫁,想着自己差一点点就当上了新晋进士的二婶,再看媒人给自己说的亲事,就感觉浑身不得劲儿。
魏二牛:……
二牛啥都不知道,他完全没想到居然还有人会看上他的。多稀罕呢,当初他还年轻力壮尚未娶妻之时,十里八乡就没一户人家愿意将闺女嫁给他的。最后,还是杨冬燕豁出去一切,跑去南田村的娘家,眼泪一把鼻涕一把又是哭诉又是诅咒发誓的,这才将小杨氏忽悠进门了。
万万没想到啊!
他觉得自己如今年岁大了,又是三个闺女的爹了,结果还有黄花大闺女看上他?
得亏他什么都不知道,要不然以他那憨憨性子,搞不好就跑去小杨氏跟前嘚瑟去了。真要是如此的话,连杨冬燕都救不了他。
待一行人回到了老家礁磬村,那才是真正的热闹。
哪怕先前有不少人跟着大牛二牛去了省城,但那到底是少数,留下来的才是多数。
也因此,村里的流水席更加热闹,气氛也比庄子上那回要好。自然,魏大牛又当了一回信差,将信件和赠礼一股脑的都送到了南田村的村学。
跟前头两处不同的是,村学这边不知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