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平静的长安
作者:
大猪蹄子 更新:2024-01-11 23:31 字数:2298
李晔回京之后做出一系列事情,让人摇头,他向全长安城的道观甚至寺庙征集丹方,赏赐一直给他炼丹的张泉灵正二品官职,虽说是虚职,但也是贵不可言。
张泉灵挂单过的玄都观更是荣耀之极,定为皇家私观,对长安城道教意外的宗教场所进行清查,重点是寺庙,大有武宗之势。
下令僧录司严管度牒发放,对长安所有寺观进行清查,凡超过度牒范畴的一律重罚,无度牒寺观直接取缔,向天下征集祥瑞,凡进献者一律重赏。
更有甚者,据传闻,李晔还要广征容貌绝佳者以充后宫。本来还想多征一些幼童作为丹童,被张泉灵阻止了,为此李晔和张泉灵还大吵了一架。
李晔倒也不是一件好事没做,下令从流民中挑选身体强健者充入禁军,而且只限于城外流民。
对于李晔的荒诞大臣们早已习以为常,就没见过将皇位虚置,自己完全不管朝政,跑去炼丹求长生的皇帝。
只是扩充禁军,让朝臣们感到一丝丝不安。现在长安城十几万禁军,大部分已经被杨复恭控制,如果再扩充的话,难免不会成为肘腋之患。
可又没法阻止,现在杨复恭已经势成,不仅掌控着长安城的十几万禁军,包括刚刚成立不久的新丰营,山南西道、金商二州也是杨复恭的自留地。
现在杨复恭的势力范围已经不逊于任何一方藩镇了,当然这仅仅是指纸面上的地盘,至于实际战力如何就不好说了。
杨复恭也曾提出扩充禁军,但是被李保等人挡下了,这次有李晔的旨意,不仅杨复恭,刘景宣、刘季述、西门重遂也没闲着,都在积极扩充军备。
一时间,长安城外到处都是征兵点,只要是身体健全者基本全都被拉走了,流民开始涌向长安城躲避,进不去的就开始想长安周边迁移。
而引发这一切的李晔,此时设立在武德殿的张泉灵处,耐心地给张泉灵讲解这什么。
“你明白没有!”李晔对张泉灵的理解能力有些不满道。
“微臣觉得可以先试试。”
听了这话,李晔放心了许多,张泉灵既然说试试,那就是理解的差不多了。
自从回到长安,李晔出于保密,就不再给张泉灵任何纸质的东西了,只能靠口传相授。
李晔今天跟张泉灵说的就是制作炸弹,也就是简易版的手榴弹。
张泉灵为了配合李晔,装模作样地在长安各地转了半天,最终选定武德殿。
至于李晔在长安引发的动荡,张泉灵也是略有耳闻,毕竟许多道观通过玄都观向张泉灵求情,希望李晔能放他们一马。
张泉灵一律挡驾,据说在研制新的丹方。玄都观也不敢得罪这位国师,毕竟自己还得靠这位国师帮衬
随着李晔遴选丹童的消息传出,让本就混乱的长安,变得更加复杂了,许多有孩子人家,开始举家外出避难,生怕走晚了孩子被带走。
就在整个朝廷都在疲于应付乱局的时候,有一个爆炸性的消息传来,李晔决定送太子李裕到武德殿学习。
杨复恭等内府诸人倒是没什么,外庭的朝臣一下就炸锅了,你自暴自弃就算了,现在连帝国的下一代都不放过,现在武德殿是什么地方,那就是一个炼丹房,去了那学的只有长生和炼丹。
孔纬牵头,外庭的奏折如雪片一般递到李晔手中,李晔则声称偶感风寒,一律留中。
忠耿如孔纬更是带头冲击宫门,想强闯进谏,怎奈禁军早就得了命令,一律挡驾。
“哎,国将不国啊!”锤头丧气的孔纬,哀嚎一声,拖着疲惫的身体回中书省去了。
“孔相,刚刚吉王派人给您送了些补品,让您保重身体。”孔纬刚回到中书省的值房,就有书吏禀报。
“替老夫谢谢吉王美意,老夫还用不上这些。”孔纬吩咐完,就低头开始处理政务了。
书吏闻言想说些什么,见孔纬已经开始处理事情,就只好行礼出去了。
书吏刚出去,孔纬抬起头,“看来这位吉王殿下也不安稳哪。”
孔纬知道李保拉拢自己的意思,也知道李保在暗中培植自己的势力,只是现在的大唐千疮百孔,在经历了黄巢之乱后,更是风雨飘摇,根本经不起任何内斗了。
就算李晔千般不是,那也是大家认可的皇帝,如果李保觊觎那个位子,长安的杨复恭第一个不答应,以杨复恭今时今日的实力,李保在没有军队的情况,根本不可能成功。
就算李保侥幸成功,那些野心勃勃的藩镇,就有机会插手中枢,这完全是前狼后虎的局面。
孔纬想好了,上书致仕,离开这个让他深爱却失望的长安。他是多么想让大唐再次强大起来,但是皇帝沉迷炼丹,还把帝国的下一代太子也带去了,朝臣现在更多考虑的是自己的利益,根本无心朝政。宦官专权,掌控禁军,不思强军报国,就只想着自己的权势和地位,他现在无比失望。
“成功了?”三天后,李晔有点不敢相信地问道。
他刚拿到孔纬的奏折,还没来得及看,就被张泉灵喊过来了。
“已经让田五征在玉山试验过了,完全没问题。”张泉灵也难掩激动地说道。
这是他研制火药以来,第一次将火药用于实际武器,他激动地拿出田五征送来的数据,交给李晔。
李晔抢过来,仔细看起来。“五寸陶弹,内装火药二两,铁砂九钱,二十步之内人畜无幸。无铁砂者,十步之内威力相仿。”
“好,传令田五征,赶制陶罐交给崔文媛,秘密送至长安。”
随着陶制手榴弹的研制成功,李晔对将要发动的计划,信心又增添了几分。
过于激动的李晔,不小心将拿在手中的奏折掉在地上,张泉灵不经意看到臣“孔纬起骸”几个字,一愣神。
“陛下,孔相要致仕?”张泉灵有些不敢相信道。
孔纬算是张泉灵的恩师,当年张泉灵初次进京,诸多书生意气,得罪了不少权贵,孔纬爱惜他的才华,多次出面化解,即使张泉灵辞官修道,孔纬也多次写信劝他回朝廷保小国家。
后来张泉灵被李晔找去,对外称炼丹,孔纬更是多次来信劝张泉灵勿忘年少之志,规劝皇帝重归征途。
可以说孔纬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忠臣能臣的一切。
千创百孔的大唐,正是由于孔纬的操持,才在这风雨飘摇之中勉力前行,如今这位师长要致仕,这是对大唐何等的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