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主 第65节
作者:Bucephalus      更新:2024-01-11 08:34      字数:8745
  说完这句话,还不等罗伯特回答,他就迈开步子朝着城堡的出口走去,就仿佛迫不及待地要结束这个话题。
  罗伯特沉默地跟在爱德华身后,他注意到国王咬住自己下嘴唇的微小动作,这个动作通常表明国王感到紧张,可爱德华为什么要在他面前感到紧张呢?
  他摇了摇头,试图驱散正逐渐笼罩自己脑海的阴霾,但那不安的感觉却挥之不去,反而越聚越浓,如同暴风雨来临前地平线尽头浮现的乌云。
  ……
  当伦敦塔的长官加吉爵士打开囚禁护国公的牢房的大门时,护国公依旧在床上尚未起身。加吉爵士有些尴尬地走到床边,轻轻推了推护国公的肩膀。
  “阁下,请您醒一醒。”
  护国公打了一个哈欠,睁开了眼睛。他的眼神看上去有些迷茫,过了约半分钟的时间,他的瞳孔才终于又明亮了起来,看上去似乎终于想起来自己身在何方。
  “啊,是您啊,爵士。”护国公再次打了一个哈欠,“您怎么这么早来叫醒我?难道时间到了吗?”
  “已经快十一点了,请容我提醒您行刑的时间是正午。”加吉爵士再次弯了弯腰。
  “啊,是的,您说的没错……我昨晚有一位不请自来的访客,因此就寝的有些晚了。”
  加吉爵士仿佛没听到护国公的后半句话一样,“我的仆人已经在外面恭候,准备为您更衣了。”
  “啊,非常感谢您的好意,那就叫他进来吧。”护国公点了点头。
  门外走进来一个四十几岁的中年男子,他低着头,手里捧着一个托盘,托盘里放着紧身衣,帽子和拉夫领。
  “您要的衣服裁缝昨晚赶工做好了。”加吉爵士微微颔首。
  护国公站起身来,走到那仆人面前,翻看了一番。
  “啊,不错,很不错。”他看向加吉爵士,“您退休后不妨考虑开一家旅店,相信您的客人们都会感到宾至如归的。”
  加吉爵士显然并不觉得这笑话有多好笑,“如果您没有别的吩咐,我就先告退了,十一点四十五分的时候我再回来。”他冷淡地鞠了躬,从房间里走了出去。
  护国公从鼻子里哼了一声,他走到床边,深深地吸了一口窗外湿润的空气。昨晚清朗的月光并没有让今天有个好天气,恰恰相反,空中阴云密布,稀稀拉拉的雨丝如同牛毛一般从空中飘落。他伸手从窗户的栅栏里探向外面,感受着手上传来的丝丝凉意。
  他将手伸回来,朝着下方看去。虽然距离行刑还有一个多小时,然而庭院里已经满是贵族阶级的观众,他们兴奋地挤在断头台前,交头接耳,如同一群闻风而来的秃鹫。城堡的外墙方向也传来人群的嘈杂声,显然平民百姓已经在外面把伦敦塔围得水泄不通,只等着自己的死讯公布,就要开始拍手欢呼。他们曾经为波林家的毁灭欢呼过,也曾经为克伦威尔先生的死欢呼过,他们所欢呼的并不是某个人的陨落,而是为死亡这件事而欢呼雀跃,就如同一千五百年前罗马斗兽场里的观众为素不相识的角斗士的死而兴奋一样。这些上断头台的权臣,不过是一场活祭仪式上捧出的祭品而已。一千五百年之后,世界已然天翻地覆,然而某些东西的确是一成不变的。
  他转过身来,看向那低眉顺眼的仆人,“请您给我换装吧。”
  ……
  十一点四十五分,加吉爵士准时回到房间。当他走进房门时,护国公已然穿戴整齐。他身穿黑色的天鹅绒礼服,脖子上挂着雪白色的拉夫领,头上的帽子上插着一根白色的羽毛。
  “到时间了,阁下,您准备好出发了吗?”
  护国公点了点头,“那就走吧。”
  加吉爵士走在前头,后面跟着护国公,在他们后面是一队全副武装的士兵和加吉爵士的那位仆人,一行人沿着阴森的走廊走向塔楼的出口。
  外面的庭院仿佛被包裹在一团水雾当中,那白色的石墙沾上了水,颜色也变得更深了些。那些水滴从墙上一路流下,穿过覆盖着墙面的爬山虎的藤蔓之间的缝隙,汇成涓涓细流,最终注入庭院里的草地中。
  当护国公的身影从那黑暗的大门中浮现出来的时候,刚刚还吵吵嚷嚷的观众立即变得鸦雀无声,比他们在剧院里还要守规矩的多。
  无数双眼睛注视着护国公穿过庭院,一路走向断头台,上百个人胸膛里发出的呼气声混杂着风声,在空中回荡着,如同那些命陨于此的幽魂发出的叹息。
  当护国公走了约一半距离的时候,突然人群中传来一声呼喊声:“打倒叛国贼,国王陛下万岁!”然而出乎那位喊叫的青年贵族所料的是,他忠心耿耿的呼叫并没有引来人群的附和,反而是招来了周围观众的怒目而视——如同在剧院里一样,观众们只应当在该欢呼的时候欢呼。
  护国公似乎并没有受到这一小插曲的影响,他依旧迈着沉稳的步伐,不疾不徐地走向断头台。断头台有着十三级木质的台阶,他沿着台阶向上走了十一级,最后的两级他则一步跨了上去。
  断头台上的木板已经被雨水和血水泡的发黑,那血是托马斯爵士十五分钟前流下的。站在断头台上等候的刽子手和神父的衣袍上也满是可疑的神色斑点,分不清是雨水,泥水亦或是托马斯爵士脖颈里喷出的血水。
  护国公一眼看到了角落里自己弟弟那没有了脑袋的尸体,那尸体衣衫凌乱,显然死状并不十分体面。半个小时前,护国公曾经从自己囚室的窗户里见证了托马斯爵士临死前的挣扎,虽然他的神智早已经在加德纳主教的拷问室里灰飞烟灭,然而在将死之时,那求生的本能依旧从脑海深处爆发了出来。然而那绝望的挣扎所带来的不过是观众们的哄堂大笑,如同正式表演开始前的暖场活动一样,不过是让已经开始等的有些无聊的人群打发时间罢了。当他的脑袋落入篮子当中时,底下的观众不过发出了几声稀稀拉拉的欢呼声,就再次转向身边的同伴,继续之前未完成的闲聊。
  看到护国公走上了断头台,早已等候在上面的神父走了上来。他的脸上有一道血道子,而衣服的袖口也被扯的开了线,显然是之前托马斯爵士的杰作。他看上去依旧有些惊魂未定,呼吸杂乱,手微微颤抖着,似乎已经拿不稳那本圣经和十字架。
  看到护国公的样子还算正常,那神父不由自主地深呼了一口气,他整了整自己的领子,平复了一下自己的呼吸,“阁下,您需要临终祈祷吗?”
  护国公在胸前画了一个十字,“请您为我的灵魂祈祷吧,这对于我来说就足够了。”他停顿了片刻,又补充道,“如果真的有天堂和地狱的话,那即使全英格兰的人都为我祈祷恐怕也改变不了什么。”
  神父识趣地点点头,退到一旁,开始祈祷起来。
  带着面具的刽子手提起手里的斧子,“如果您同意的话,阁下,我们现在就开始吧。”
  “如果我同意的话?”护国公似乎听到了一个可笑的笑话一般,“好吧,我同意了!”他说这话的语气仿佛是恩准了某个人的陈情书一般。
  “那请您脱掉披风和帽子,把您的领子也取下来。”
  护国公看了一眼那不久前刚刚服侍他穿上这身行头的仆人,那仆人连忙走上前来,为他取下帽子,和披风,把它们放在护国公脚边。而后他绕到护国公身后,从后面解开那繁复的领子,把它取下来叠好。当做完这一些之后,他抱起那一大堆依旧崭新的衣服,退到一旁,低头不语。
  护国公单膝跪下,低下头,嘴里低声说了些什么,而后他又站起身来,看向刽子手,“接下来呢?我需要做什么?”
  “您还有什么要说的吗?”刽子手问道。
  护国公看向人群,他们的嘴微微张开,眼里满是期待,如果他们如同兔子一样有着长长的耳朵,那么此时那些耳朵一定都笔直地竖起指向天空,如同一片蓬勃生长的橡木林,毫无疑问他说的每一句话今晚都会成为社交界最热门的话题。他微微张了张嘴,每个人似乎都往前凑了凑,而看在台上的护国公眼里,底下的人潮如同一片芦苇,顺着风向微微摆动着。他不屑地冷笑了一声,转过身去,听到身后传来一阵失望的低语。
  “我没什么要说的了,该说的我已经都说完了。”
  刽子手点了点头,“那请您趴下,把脖子放在断头木上。
  护国公趴下身来,有些嫌恶地看了一眼那沾满了鲜血的断头木,终于还是把脖子放了上去。他感到自己脖子上传来令人不适的黏腻感,那些已经冷却的血滴流进了他的衣服里。
  刽子手走到他身旁,“您把手臂张开的时候,我就落斧。”
  护国公点了点头,他低头看着木板的纹路,人在死前该想些什么呢?他微微摇了摇头,轻声叹了口气,念了一小段祈祷文。
  当念完那段祈祷文时候,他最后深吸了一口气,展开双臂,向前微微伸了伸脖子,脖颈后传来一阵阵细细的凉意,那是雨丝落在皮肤上的感觉。他听到耳后传来一阵风声,随即那细细的凉意被彻骨的寒凉取代,眼前的光消失了,那寒冷的感觉从脖颈向四处弥漫着,直到他的整个世界都变成一片凄凉冷寂的荒漠。
  第四幕 斗篷与匕首
  第96章 检阅
  二世纪时的罗马诗人尤维纳利斯,曾经将罗马帝国的驭民之术总结为“面包与马戏”,皇帝们用免费的救济食物填饱平民的肚子,同时自费举行角斗士表演来取悦他们。在那之后的一千三百年间,在这片大陆上统治者如同庄稼一样,换了一茬又一茬,然而统治的核心却从未改变:当人们饿了,给他们吃的;当他们感到烦闷了,就让他们散散心。
  话虽如此,但一千三百年的时光毕竟还是造成了一些改变的。在这文艺复兴的所谓文明时代,君主们给他们的臣民散心的手段不再是让角斗士在斗兽场的黄沙上洒上鲜血,亦或是驾驶着黄金的马车,在凯旋式上拖着异邦的君主从凯旋门下驶过。取而代之的是君主们在每年各色节日里举办的节庆活动,这些活动不再需要鲜血来助兴,取而代之的是华丽的衣着,令人印象深刻的庆典,以及在庆典后免费散发的食物。
  在通常的年份里,英格兰王国最盛大的庆典之一,就是国王的生日庆典。在这一天的正午时分,全英格兰的教堂都会钟声齐鸣,恭贺陛下的生日。而伦敦城的平民们,也会领到从王宫里抬出来的免费食物,这些食物与他们日常的口粮相比,无疑算得上珍馐美味了。而对于贵族们来说,在这一天的晚上举行的盛大舞会,无疑算得上是一年社交生活的高潮之一,而一张陛下生日舞会的邀请函,也成为了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1553年8月17日的上午,天还没亮,白厅宫前早已经是人山人海。今天是爱德华六世国王的十七岁生日,与往年不同的是,国王将在今天上午骑马前往骑兵检阅场,参加在那里举行的禁卫军校阅仪式。于是从三天前开始,从白厅宫前往骑兵检阅场的必经之路上,就已经有外地来的忠诚臣民安营扎寨了,而在典礼前夜,这一路的两侧更是人山人海。许多人在这里席地而卧整整三天,就是为了能在近距离见识国王陛下的风采。
  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这是一个无云的晴朗夏日,柔和的阳光倾泻在装饰一新的伦敦城里。泰晤士河上飘来阵阵清凉的微风:三年前在国王的严令下,向河里倾倒垃圾和粪便将被处以巨额罚款。如今这条河虽然还称不上是清澈见底,但已经不像当年那样臭不可闻了。
  与五年前相比,整个城市看上去虽然说不上是焕然一新,但如果某位许久未曾返乡的旅客重新踏上这片土地,他也一定会注意到城市的巨大变化。城市里木质的建筑变少了,大理石的建筑变多了;那在五年前被烧成白地的贫民区已然重新恢复了活力,道路被拓宽了,那些如同蛛网一般密布的小巷子被宽敞的街道取代,根据国王的命令,新修的街道必须能够容纳两辆马车并排行驶。
  东区那些之前引起火灾的胡乱搭起的丑陋建筑,被一些样式相似的方正三层小楼所代替。这些是由国王的建筑师所设计的所谓“福利性住房”,全部采用统一的设计和材料来减少成本。建筑所用的砖瓦和木材由政府统一订货,从而将成本压到最低,让绝大多数的平民都可以负担得起一间陋室。虽然被达官贵人们讥笑为“方形鸟笼”,但对于东区的贫民而言,这样不漏水也不漏风的房子,已经是他们之前从来不敢想象的优越住宅了。正因如此,在平民阶级当中,爱德华六世国王受到了狂热的崇拜,许多家庭会省吃俭用几个月,用攒下的钱购买一张油印的国王的小画像,与圣经和十字架摆在一起,每天为陛下祈祷,祝他健康长寿,统治绵长。而如今挤在道路两旁的人群当中,最多的就是这些人。
  然而与狂热的平民百姓相比,贵族们对爱德华国王的政策却颇有微词:在政治上,新王的乾纲独断,比起亨利八世国王有过之而无不及。英格兰的历代国王都不遗余力地削弱贵族权力,加强王权,经过都铎王朝三代君主的努力,王权与贵族特权的平衡终于被彻底打破。国王一只手握着内库的黄金,一只手掌握着自掏腰包建立的禁卫军,同时坐拥平民阶级的拥戴,让贵族们毫无招架之力。国王将大量平民阶级出身,受过高等教育的职业官僚,塞到了传统上由贵族出任的职位上,进一步压缩了贵族阶级的影响力。
  而在经济上,国王一方面大力扶持商人阶级,授予他们大量过去仅属于贵族的特权,让他们与贵族分庭抗礼。同时国王延续了被他处决的护国公的政策,对圈地运动予以严厉限制,并且在两年前废除了臭名昭著的反流浪者法。在贵族阶级看来,国王如今已然打算如同东方君主那样,用职业官僚组成的高效统治机器管理国家,而贵族们则将被边缘化,要么投入国王门下成为官僚队伍的一员,要么就只能坐视自己的影响力如同春天的积雪一般迅速消失,而他们自己也只能仰国王的鼻息,日后最好的出路也不过是作为国王装点门面的花瓶罢了。对于贵族们而言,这样的结果完全无法接受,在最近一年里,国王的密探已经搜集了大量沙龙和聚会当中的不敬言论,然而问题在于,贵族们究竟只是逞口舌之快,还是在私下密谋,一等国王露出破绽,就要立即反攻倒算呢?
  下午两点半,当白厅宫的大门打开之时,都城守备队的成员们正手拉着手,组成一道细细的堤坝,竭力阻挡如洪水一般涌向路中间的人潮。狂热的欢呼声震耳欲聋,沿路两边富贵人家的玻璃窗都因为这如雷的喊声而微微颤动。
  一个英俊的黑发青年骑着一匹白色的安达卢西亚骏马,从大门里策马跑出。当他的身影出现在欢呼的人群面前时,“陛下万岁”的呼喊声比刚才还要响亮许多倍,仿佛是让海峡对岸的法国人都能听清楚似的。
  爱德华六世国王穿着一身深蓝色的天鹅绒礼服,上面用密密的金线织出反复的花纹。这件礼服花了王室首席裁缝一个月的时间,那微微黯淡的色调更凸显出国王白皙的肤色,使得陛下显得更加俊俏。
  两年前来访英格兰为国王画像的意大利巨匠米开朗琪罗,在见到陛下之后称国王拥有“天使的面容”,“任何人只要凝视英格兰国王超过半分钟,便会溺死在那如同海洋一般澄澈的蓝色眸子里”。自此以后,英格兰国王有着非同寻常的美貌的新闻就传遍了欧洲。事实上,有国王参加的庆典总是人声鼎沸,其中很大的一部分人都是为了亲眼见识传说中陛下的风采,如果换做陛下的父亲亨利八世国王,恐怕就是一幅全然不同的景象了。
  跟在国王身后几英尺处,一位骑着枣红色马的骑士紧紧盯着国王的后背,与陛下始终保持着两三匹马长度的距离。今天盛大仪式的第二主角,罗伯特·达德利,虽然仅仅二十一岁,然而已经被封为莱斯特伯爵,同时担任禁卫军的指挥官。这位国王的童年好友,被所有人公认为是陛下最信任的大臣。他身穿一件红色的禁卫军军服,胸前佩戴着嘉德勋章,插着一根白色羽毛的帽子下,是一张介于青年和成年人之间的英俊脸庞。与国王相比,这张脸显得更加棱角分明,因而并没有陛下那种柔美的感觉,反而显得颇有些冷硬。在他的袍子和紧身衣下方,那颇为健美的肌肉线条清晰可见。对于宫廷里的女士们来说,陛下的身份太过高贵,反倒是前途远大的罗伯特更受到女士们的追捧。
  跟在他们身后的,是一队身着胸甲的骑兵,他们的护胸甲在阳光下闪闪发光。骑兵列成整齐的两队,举着王室的旗帜,跟在国王的身后。
  陛下骑马的速度并不算快,他脸上带着微笑,一路向着欢呼的人群点头致意。道路两旁的阳台上,女士们疯狂地向下抛洒着花瓣。那些较有理智的看客,此时也大多被这狂热的气氛感染,加入到欢呼的人群中去。因而欢呼声一阵高过一阵,如同海上愈演愈烈的风暴一般。
  当陛下抵达骑兵检阅场时,观礼台上已经坐满了来宾,禁卫军也已经列队完毕。商人和平民阶级的代表对于陛下的抵达同样致以热烈的欢呼,而那些穿着华丽的贵族代表就显得有所保留,那欢呼声听上去显得有些敷衍了事。
  在观礼台的正中央,是装饰华丽的王室包厢。包厢装饰着红色和白色的幔帐,这是组成都铎家族家徽——著名的都铎玫瑰的两种颜色。
  在包厢的正中央是国王的御座,而在御座两旁分别坐着的两位公主,也分别穿着红色和白色,如同是和这房间的主题呼应一般。玛丽公主穿着一件血红色的骑装,上面依旧绣着她喜爱的西班牙石榴的图案。而伊丽莎白公主则穿了一条白色的长裙,上面用金线绣着白色玫瑰的纹路。
  虽然两姐妹之间仅仅隔了一张椅子,但是双方却都如同对方不存在一般,时而看向前方,时而与身边的随从和侍女交谈两句,对自己的姐姐或是妹妹则视而不见。
  自从护国公垮台以来,他的党羽许多都投到了国王的门下,然而其中一些新教狂热者,对于国王提出的宗教和解和平等的政策颇为不以为然,他们在护国公死后逐渐开始抱团,形成了一股不可小觑的势力,而这股势力的核心,就是近几年来开始涉入政坛的伊丽莎白公主。作为新教徒安妮·波林的女儿,伊丽莎白公主在这些虔诚的新教徒的眼里,比她的亲弟弟更加忠诚于宗教改革的理想。贵族们称呼她为“新教公主”,而称呼她的姐姐为“天主教公主”;然而在庶民那里,这称谓被更加朗朗上口的称号所取代了——“红公主”和“白公主”,她们两个的支持者也被称为“红党”和“白党”,玛丽公主的支持者常在胸前佩戴石榴胸针,而伊丽莎白公主的支持者胸前则佩戴玫瑰胸针。这两股势力和国王的“蓝党”一起,构成了政坛最大的三股势力。
  半年之前,国王和西班牙终于达成协议,西班牙的王太子菲利普,将要迎娶英格兰的公主作为西班牙的太子妃。在众人眼里,这桩婚事对于已经年过三十的玛丽公主而言,无疑是一桩再好不过的姻缘。然而在开始讨论具体事宜之后,西班牙大使却开始闪烁其词。终于,在国王就要对谈判失去兴趣的时候,西班牙外交官们终于说出了事情:查理五世皇帝对于玛丽公主的年龄颇有微词——他在年轻时甚至还和他的这位表妹订过婚。在皇帝看来,玛丽公主已经过了生育的黄金年龄,她为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带来一个继承人的前景颇为暗淡。皇帝希望他的儿子能娶英格兰的公主为妻,然而在他眼里,更完美的选择显然是更年轻的那位公主——伊丽莎白公主。
  对于玛丽公主而言,自己母亲的祖国西班牙一直被她看作是第二故乡,而自己一直引以为赖的表兄的这种做法,无异于在她脸上打了一个响亮的耳光。虽然伊丽莎白公主表示自己绝无横插一脚的意思,但流言蜚语依旧让玛丽公主把整件事归罪于她。当玛丽公主因此病倒之后,国王终于直截了当地告诉西班牙大使——西班牙要么与玛丽公主联姻,要么婚约就此告吹,这才让皇帝不情不愿地在婚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如今西班牙的菲利普已经离开马德里,不日就将抵达英格兰完婚,然而两位公主之间的裂痕,却永远无法弥补了。
  国王在王家包厢的楼梯前勒住马,一位早已等候在此的王室仆人连忙抓住缰绳。而此时跟在国王身后的罗伯特也停下了马,不待别人来为他拉下马,他就从马上跳下,赶到国王身边,恰好赶上扶住国王下马,而陛下也顺理成章地接受了罗伯特的胳膊,显然对这种事情已然习以为常了。
  陛下朝着欢呼的人群脱帽致意,转过身,登上检阅台。在王室包厢的入口处,首席大臣,诺森伯兰公爵约翰·达德利,已经带领着内阁成员在此等候了。当陛下的身影出现在楼梯尽头时,内阁大臣们立即深鞠躬,以免显得自己站在高处俯视陛下,直到国王登上楼梯,站在他们面前时方才抬起脑袋。
  “公爵阁下。”国王摘下手套,将手递给首席大臣。
  诺森伯兰公爵连忙捧住那只手,行了一个吻手礼。
  “我代表陛下忠诚的内阁,恭祝陛下十七岁生日快乐,愿陛下福寿绵长,愿您的统治长长久久。”诺森伯兰公爵说道。
  “感谢您,阁下。”国王点了点头。
  公爵又看向罗伯特,和自己的儿子短暂地握了一下手,向后退到队伍里。
  接下来是加德纳主教,他满脸堆笑地走上前来,看上去如同一朵盛开的向日葵,“上帝祝福陛下!祝您生日快乐。”
  国王同样点了点头,“主教大人。”
  内阁成员一个接一个地走上前来,他们的脸上都带着诚惶诚恐的表情。如今的内阁已然取代了枢密院,成为了王国的政治中心。然而在这个机构里,起主导作用的并非首席大臣,而是国王本人。内阁不过是陛下的秘书班子,而首席大臣最多算得上是首席秘书,内阁成员的去留完全取决于陛下的一念之差,而爱德华国王也颇为喜欢时不时地改组一下内阁,让这些大臣们忙于抢椅子的游戏,因此在陛下面前留下一个好印象就显得至关重要。
  当国王走进皇家包厢的时候,两位公主同时站起身来,一左一右地走到国王面前,屈膝行礼。
  陛下首先扶起玛丽公主,接着又伸出手去扶起伊丽莎白公主。
  “恭祝您生日快乐,陛下。”玛丽公主说道。
  “祝福您,陛下。”这是伊丽莎白公主说的。
  国王向他们点点头,“非常感谢。”
  国王走到王室包厢的扶手前,在他的身后,如同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指挥着,人群按照地位的高低依次排列在距离国王从近到远的地方,他们围绕着国王,如同行星围绕着恒星运转一般。
  一名卫兵朝着禁卫军的队列挥动一面蓝色的小旗子,检阅开始了。
  五年前,禁卫军仅仅是一只五百人组成的卫队,而五年后,这支军队已经达到了一万人的规模,成为了王国事实上的常备军。当国王掌握了一股强大的武力,他就可以利用这武力从议会手里集中权力;而他手里的权力越集中,他也就越有基础扩充作为自己权力基础的武力,这是一种良性循环。
  禁卫军迈着整齐的步伐通过检阅台,他们举着王室的旗帜,军装上面绣着都铎玫瑰,而非象征英格兰王国的狮子。
  首先通过检阅台的是三个步兵方阵,他们手中的长矛在阳光下闪着寒光,火枪手手里的火枪都是波西米亚工匠的全新产品。这些步兵构成了禁卫军的绝大多数,总共有七千人之数,足以将任何的反叛阴谋扼杀在萌芽当中。
  紧跟在后面的是一队骑兵,领头的骑士庞森比先生,如今已经是庞森比男爵了。五年前他还是个在伦敦大火当中失去了一切的天主教徒,五年后他已经成为国王禁卫军的骑兵指挥官。对于天主教徒而言,这无疑释放了一种信号——国王对于他的臣民一视同仁,只要忠于陛下,无论信仰什么宗教,都能够得到陛下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