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徐后传 第50节
作者:暮兰舟      更新:2024-01-10 08:25      字数:5728
  明月说道:“妈妈,反正将来这些小兔子要伺候我,也要我亲自调/教成人,我要亲自挑一挑,找些聪明伶俐性子软和听话的,免得我以后费神。”
  老鸨笑道:“这对了,翠烟楼前十年靠你,后十年靠她们,一代代传下去,你我年老色衰时也能有个依靠。这年头,少了什么都不能少了银子。老大委委屈屈嫁作商人妇,那有带着一群漂亮姑娘赚钱吃香喝辣快活?”
  明月穿上一件月白的通袖袄裙,湿漉漉的长发随意披散在肩头,慵懒适宜,眉目如画,恍若良家女子。
  老鸨看着梳妆台上半旧的乌木簪子,嫌弃簪子粗陋,“这东西在地上捡的,还有股擦不净的血腥味,太不配你的花容月貌,扔了罢。”
  “我就是靠着这根簪子保住了清白,做人要知恩图报,这簪子我要好好保存。”明月将乌木簪子放进装满了各种金珠玉宝的首饰匣子里。
  两人去了地库里,地库里有个牙行模样的人正在不安的喝烈酒壮胆。
  牙人忙迎财神似的跑过去说道:“我的女菩萨!你总算来了!这几只兔子都是今晚乘乱逮到的,个个都是清秀小佳人,您老开个价包圆了,我全都给你!”
  牙人揭开身后的两个箩筐,箩筐里各坐着四个耷拉着脑袋的女童,个个的衣着都不凡,相貌尤为标致,有的似乎已经睡沉的,有的偶尔睁开眼睛,眼神也是一片茫然。谁都没有开口呼救或者尖叫。
  老鸨就像勘验牲口似的,一个个的仔细看过,连牙齿都不放过。挑肥拣瘦的说道:“这个太肥、这个太瘦、这个牙齿不好看,这个又太没精神了,莫非是个痴呆?”
  牙人说道:“我的姑奶奶,你也晓得我们花子行的规矩,小兔子们逮到手里,首先就是喂药先弄迷糊了,否则大呼小叫,甚至乘机逃跑,岂不是坏了好事?你别看现在个个都是死鱼眼不精神,等女大十八变后,个个的眼神都能够勾魂,比如这位明月姑娘当年不也——”
  明月眼睛一亮。
  “咳咳!”老鸨生怕被当场戳穿了,赶紧打断道:“一百两银子,四个全留下。”
  “才一百两?”牙人跳脚叫道:“兄弟们冒着杀头的危险乘乱逮兔子,一只兔子才二十五两银?您别开玩笑了,我们是刀口添血的人,您至少给个刀钱吧。下一次有好货,我先往您这送。”
  老鸨说道:“再加五十两,我是老主顾了,你也别蒙我,什么刀口舔血的,那里有我们楼子里姑娘‘吹箫’辛苦?你们做的无本的买卖,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
  牙人说道:“行,不过只能留下这三只,剩下这只我要带走另寻买家——你若想要,再加二十两银子拿走!”
  老鸨得意说道:“一百五十两,四只兔子。你别以为老娘不晓得外头的情形。坊门关闭,五城兵马司在四处巡街,你抱着一个半昏迷的小姑娘,看相貌又不可能是你闺女,你看看是拿着银子回家呢,还是蹲牢饭吃断头饭。”
  牙人一跺脚,“好,算你狠,成交!”
  明月冷冷的看着老鸨和牙人讨价还价,当年我也是这样沦落风尘的吧。
  牙人拿着银子走了,老鸨命人将半昏迷的抱进一个一个小棺材般的箱子里,并再次强行灌药,吃药后的小姑娘们顿时陷入了深度昏迷。
  有一个小姑娘在被人从箩筐抱进小箱子里时,腰间的香包掉在地上,明月觉得香包的纹样和气味十分熟悉,她捡起来细看:奇怪,怎么和今晚救她于水火的恩人腰间的香包一模一样?
  难道这个小女孩是恩人的家人?
  可惜此时小姑娘已经不省人事,无法问出来历了。
  明月取了一些提神醒脑的药味粉往小姑娘鼻孔中吹去,还用冷水拍着小脸,往她嘴里灌解药,“喂,醒醒!快醒醒!告诉姐姐,你是谁?”
  老鸨讽刺一笑,“别叫了,这药是百年秘方,有时候用来玩仙人跳,叫做神仙醉。别说是个小姑娘了,就是一个成年男子也保管被迷得一天都醒不来,无药可解,睡醒为止。”
  有怨报怨,有仇报仇。明月天生爱憎分明,她并不确定这个小姑娘和恩人有关系,但只要有一点点联系,她都不会轻言放弃。
  明月说道:“这个小姑娘与我有眼缘,就留在我身边吧。”
  老鸨连连摇头道:“不行,这四只小兔子年岁都不算小,性子娇,很容易被人查到,大张旗鼓留在青楼是个祸害,必须明日一早送出城,到郊外田庄里好好驯养调/教,等‘懂事’才能送到翠烟楼伺候你。”
  明月见硬要不成,便另生一计,问道:“妈妈也说全程戒严,城门看的紧,怎么送她们出去?”
  老鸨说道:“你不懂的,猫有猫道,鼠有鼠道,蛇有蛇道,我自有神不知鬼不觉的法子。”
  明月嘟着小嘴,像是生气了,“什么法子?我为妈妈赚了那么多银子,妈妈还把我当外人?”
  老鸨赶紧安慰这株摇钱树,“妈妈早就把你当做自己人了,只是这法子太过污秽了,怕脏了你的耳朵……城里每天都有粪车进出城门,有的车里头有夹层,藏只小兔子足够了……只需明天清晨等收夜香的人上门,把小兔子装进恭桶里……”
  明月回到卧房,斜依在熏笼上,静听外头的动静,待润湿的头发快要熏干时,外头有人敲门,来者是秦淮河沿岸地头蛇般的人物,人称孙爷,养着一些歌姬舞妓,并且拥有十来艘画舫,和翠烟楼算是同行。
  孙爷送了老鸨一套前朝官窑的茶具,很是贵重,客客气气的说道:“老姐姐,我们几十年的交情了,有没有见过和这副画像相似的小兔子?”
  都是同行,说也是行里的黑话。小兔子指的就是拐卖的良家女孩子。
  屏风后,明月看见画中的小姑娘和今晚掉下香包的女孩非常相似。暗道不管她是不是恩人的亲人,反正我今晚被人救了一次,我也救一个人,算是互不相欠吧。
  老鸨在行里混了多年,她的生存法则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干脆矢口否认,“没有,没见过,今晚这事闹的太大,估摸小兔子来头都不小,我胆子小,不敢收啊!”
  明月亲手泡了茶递过去,“是啊孙爷,我的妈妈胆子小,不敢收的。”
  孙爷打量着明月,笑道:“哟,明月果然越来越出息了。”
  脸上笑容不变,却在衣袖的遮掩下,将茶盏下的纸条接了过去。
  晨雾茫茫,秦淮河边,姚继同将捆在一床被褥里的女童抱过去给徐妙仪,“是不是她?”
  徐妙锦像只小猪似的还在酣睡,小脸红扑扑的。徐妙仪大喜,“正是我的四妹妹。咦,怎么闻起来臭臭的?”
  姚继同笑道:“人没事,就是被灌了迷药昏睡。我的人接到消息,说女孩被藏在粪车里,即将运出城。中途拦截,把四小姐送回来。”
  徐妙仪将妹妹放在横放在马背上,“多谢小明王,多谢明教的兄弟。以后若有差遣之处,尽管开口便是。”
  姚继同说道:“你家人必定着急,赶紧回去吧。其实道衍禅师一直挂念你,虽然你们已经断绝了义父义女的关系,但你可以常来万寿寺,和道衍禅师说说话,当做忘年之交吧。”
  徐妙仪问道:“真的可以吗?我那天怀疑他下令杀了周夫人,他不生气了?”
  姚继同说道:“道衍禅师把你逐出明教,你生气了吗?”
  徐妙仪连连摇头,“不,我怎么可能生气呢,事情到了这一步,我们都身不由己了。”
  姚继同说道:“有结束就有开始,下次去万寿寺记得带一坛子你亲手熬的豆豉辣酱,道衍禅师总是念叨着想吃这个。”
  徐妙仪答应下来,拍马往瞻园方向而去。
  马背颠簸中,十岁的徐妙锦猛然睁开了眼睛!她的眼神清亮,炯炯有神,分明是早就醒了,一直在装睡!
  ☆、第77章 泾渭分明
  做仙人跳的神仙醉,并非无药可解。明月又是灌药又是吹醒脑的药粉入鼻孔,多多少少起了一些催醒的作用。
  徐妙锦悠悠转醒时,手脚皆是被捆绑住了,嘴里还堵着帕子,还听见外头有兵器相交、拳拳到肉的厮打之声。
  她自幼聪明伶俐,徐家的女儿性子多随了父亲徐达,果断镇定,临危不惧,她见自救无门,干脆装昏睡,仔细听外面的动静,寻找机会逃脱。
  待外头终于安静下来了,一个人将她从粪车的夹层抱出来。
  那人仔细打量着徐妙锦的相貌,对比手里的画像,说道:“孙爷,就是这个小姑娘。”
  一个老年男子说道:“嗯,耳垂有红痣,应该就是她,快飞鸽传书给小明王,说我们已经找了画像中的女孩子。”
  小明王?徐妙锦并非足不出户,只晓得深闺读书刺绣的世家小姐,她知道开国之前,父亲和诸位国公叔伯名义上都是明教所属的红巾军,明教教主也叫做明王,明王死后,由其子小明王继位。
  而小明王在皇上登基之前,明教叛徒勾结了北元狗贼,联手炸翻了小明王的船只,小明王淹死在长江,明教覆灭,残余的叛徒被称为魔教。
  小明王不是死了吗?怎么这些人说“飞鸽传书给小明王”?
  徐妙锦被松绑了,那些人似乎都嫌弃她臭烘烘的,干脆用一床被褥裹住了她,在马匹上转手了两次,无论别人怎么抗,路上怎么颠簸,她都保持昏睡的模样,没有露出丝毫破绽。
  然后她就听见了大姐姐徐妙仪的声音,“多谢小明王,多谢明教的兄弟。以后若有差遣之处,尽管开口便是。”
  小明王没死,明教还在,大姐姐还和他们是朋友。徐妙锦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
  一路上,徐妙锦的身体快要被颠散架了,但是脑子越来越清晰:管他什么明教、小明王的。我只晓得她是我的大姐姐,还设法救了我,其他的事情与我何干?
  徐妙锦回家时天刚亮,正常“醒来时”,已经是下午了。大嫂陈氏惊喜万分,“妙锦,你醒了?醒了就好,嫂子快要担心死了。”
  徐家庶出的孩子都不和生母姨娘住在一起,男子满了八岁就挪到外院居住,由武师和夫子们教导文武。女子也是八岁便单独住在一个院落里,各种丫鬟,教养嬷嬷围着伺候。
  若是外出或者出门做客,平日则由当家的大嫂——魏国公世子夫人陈氏带她们出去。
  论辈分,瞻园资格最老的肯定是世子徐祖辉的生母王夫人。但是王夫人虽然有二品诰命在身,但毕竟是妾室,不便交际待客。所以瞻园当家做主的女主人是身为儿媳妇的世子夫人陈氏。
  陈氏是大嫂,对四个小姑有教养的责任。
  徐妙锦说道:“我无事,就是好饿。”
  陈氏忙问道:“你想吃什么?我要厨房给你做去”
  徐妙锦随口说道:“香螺粥……大嫂,三个姐姐都回来了吗?”
  陈氏心有余悸的捂着胸口说道:“都回来了,幸亏祖宗保佑,只是受了点皮外伤,都在休养吃药。唉,我早就说过,女孩子最好不要去那种人多的地方逛,一旦出事,吃亏的是我们女人。”
  陈氏是书香门第出来的大家闺秀,从小接受的是女子以贞静为主的教育。嫁到徐家这种武将家族,很有些不适应,公公居然要女儿们练习骑射,舞刀弄剑,陈氏当儿媳妇的不敢质疑,但是对于徐妙仪这个小姑子就不禁出了埋怨之语:“妙仪胆子也太大了,把你们三个妹妹都带出去——”
  “大嫂。”徐妙锦打断说道:“这事不是大姐姐的错,是我们三个妹妹想要出去玩,非拉着她一起去的。出事之后,大姐姐先把我送下城墙,然后义无反顾的去寻二姐姐和三姐姐呢。只是没想到城中骚乱,护卫被砍伤,我被抢走,然后稀里糊涂的失去知觉,直到现在才醒过来——”
  “嘘!你这个不懂事的孩子。”陈氏低声说道:“听嫂子的话,以后千万莫要对人说你被人掳走过,就说元宵节这晚,你们四姐妹就在瞻园赏灯,根本没出门!不仅仅你要这么说,你三个姐姐也都是一样的说法,千万不要提昨晚城墙上的事情,否则会影响你们四姐妹的名誉,女子名誉大于天,明白吗?”
  徐妙锦懵懵懂懂的点点头,“好了,我知道了。我不会乱讲的,大嫂,这事真不是大姐姐的错,你别怪责备她了。”
  陈氏叹道:“唉,媳妇难为,我嫁进徐家三年,平日对你们三个小姑子如何?都当亲妹妹看待的。妙仪刚刚回家,公公和你大哥都叮嘱我好好待她。我恨不得挖心掏肺对她好呢,即便有意见,也是拐弯抹角的提醒,那里敢直言责备她?是公公见你们三个都受伤了,罚她去了祠堂思过。”
  瞻园,徐家祠堂。
  平日祠堂冷冷清清,只有洒扫的仆人每日过来擦地除尘,今日祠堂里烧起了炭盆,温暖如春。
  徐达问道:“妙仪,你可怪爹爹不讲道理,罚你思过?”
  徐妙仪摇头说道:“不会啊,是我运气太差了,头一次带妹妹们出门就遇到刺客兴风作浪,使得三个妹妹都遇到了险境。罚一罚是应该的。有这次教训,她们以后也少来求我了,彼此都清净。也是一种因祸得福吧。”
  徐妙仪觉得自己身份太特殊了,本身就是个是非根源,与三个妹妹太过亲近了,绝非好事,将来万一连累了她们,她内心也难受,不如借此疏远了,大家各过各的日子。
  她静下心来,解开手中的《杨公图谱》的秘密,尽快找到张士诚藏秘之处。若长期在三个妹妹的眼皮子地下,露出行迹了,可如何是好呢?
  此时徐妙仪并不知道,四妹妹徐妙锦其实知道了她更可怕的秘密。
  大女儿想得开,徐达却过意不去了,说道:“过了正月风声平息了,就放你出去。这半个月就委屈你了。”
  不委屈,一点都不委屈,有吃有喝,还能精心解密《杨公图谱》,我求之不得呢。徐妙仪看着祠堂母亲小谢氏的牌位,说道:“爹爹若有空,时常过来给讲一讲母亲和外祖家的事情好不好?”
  徐达一怔,“好……你是想起了以前的事情,想要和我求证吗?”
  徐妙仪说道:“不是。我是觉得既然认祖归宗了,享受徐家大小姐的富贵,就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比如查清楚刺杀母亲的幕后真凶到底是何人,为母亲报仇雪恨。我混迹市井多年,侥幸学了医,也跟随燕王查了几个案子,有一点查案的天分。这些日子我零零碎碎听说了一些事情,母亲是在外祖父被满门抄斩之后紧接着出事的,所以我在想,当年这两桩大案或许有关联之处。”
  “父亲,您查了十年了,能不能把当年的一些卷宗拿过来给我瞧瞧?”
  徐达长叹一声,直言说道:“你母亲是我毕生所爱,和她的一些往事,至今都历历在目,我会慢慢讲给你听。只是当年你外祖家的谋反案干系重大,我又是谢家的女婿,要避嫌的,除了向皇上求情外,根本无法不可能参与彻查谢家谋反案。当年的卷宗我也不知道归谁管、还在不在。”
  其实徐达这十年对妻女被害一案几乎毫无进展的调查,并非他无能,或者运气太差——而是他必须要避嫌,避免生性多疑的朱元璋对他有任何怀疑。
  开国第一功臣、推翻元朝统治的大明第一武将怎么可能缺乏能力或者运气?
  因为谢再兴谋反案当年是朱元璋认定的铁案,罪证如山。后来徐达的连襟朱文正、也就是朱守谦之父也爆出了谋反之后,徐达就更不敢碰谢再兴谋反案这个雷区了。
  只要线索引到这个案子,徐达就必须中断调查,以免朱元璋以为他要为岳父翻案。
  徐达很清楚,武将和皇帝之间最主要的关系是忠诚。一旦皇帝怀疑忠心,武将就到了穷途末路,陷入死局。
  徐达晓得女儿聪慧,所以没有敷衍她,对徐妙仪说的是大实话:谈妻子小谢氏,那没问题,我说三天三夜都不带重样的。但是说谢再兴谋反案,那是不成的,我要为整个徐家的千秋万代考虑,绝对不能透露半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