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年代女首富 第431节
作者:金面佛      更新:2024-01-10 06:29      字数:4587
  500万的百元大钞,一沓沓拿出来都震撼人心。
  一张张的股票推过去,一沓沓的钞票收回来。旁边就有银行的工作人员积极推销,询问他们要不要立刻把钱存进银行。
  说来也有意思,因为去年市场持续疲软,经济发展迟缓,广大城乡居民普遍持币观望,缺乏消费热情。所以从今年4月15号,人民银行下调了部分存款利息,意在刺激消费。
  但没用,大家还是愿意把钱放在银行里,利息少了就水长流,只要不亏就行。
  结果到了5月份,股市突然间火爆,银行存款就蹭蹭往下降了。来取钱的人变多,来存钱的人变少。一开始银行还欢欣鼓舞,以为是降息政策终于起效果。但因为势头来得太猛,搞得大家反而心慌慌。
  周秋萍他们去取钱的时候,银行一看是这么大的金额,就心里头直打鼓,不太愿意往外出这么一大笔钱。
  倘若不是对方依靠美元获取的贷款,他们真想找理由拒绝这笔出款。
  周秋萍见势不妙,立刻承诺:“你们的同志跟我们一块去吧,我们尽量在现场就让人把钱存回头。”
  所以他们才享受了银行工作人员陪同的殊荣。
  现在银行的人出来说让他们把钱存回去,那些卖了股票的人自然免不了脑补,果然是国家出面让他们不要再抬股票的价格了,要把钱收回银行。
  哎呀呀,到底是公家单位,做事真负责。
  这个脑补是很要命的,具体表现在抛了自己手上豫园股票的股民又赶紧跑回家,通知亲朋好友快点儿出手股票。
  国家都说不行了,那就必须得抛。不然的话,就跟前年一样,夏天时东西贵的要死,大家都抢着买。还有投机倒把分子囤积物资,死命捂着想发大财。结果好唻,秋天一过,东西都卖不出去了,好些价格蹭蹭恢复正常。那些高位囤货的人,亏得裤子都当掉了。
  只后悔当初没听国家的话,该出手时没出手。
  现在啊,差不多也到那个时候了。股票价格都涨了好几倍了,还不够吓人吗?
  于是周秋萍他们收了一堆豫园的股票,后面陆续来了不少卖其他股票的人。有卖电真空的,有卖小飞乐的,还有卖申华的,搞得他们满头雾水。还以为是这几家公司也在同一天召开股东大会,要求大家赶紧抛售股票呢。
  但现在不管三七二十一了,有人卖他们就收。500万的现金很快就告急。
  原来一步卖豫园股票的人不乐意了,大家之前说好的,你怎么能出尔反尔?
  周秋萍虽然怀疑他们到现在才姗姗来迟,实际上是因为在外面卖得急,手上的股票又多,没能及时出手,所以才跑回头找最后的选择。
  但来者是客,她总不好戳穿对方,就只能道歉:“对不起,对不起,我们来想办法解决这件事。”
  卢振军在旁边看了半天,这会儿可算是有机会开口了:“行了行了,不要为难人家。同志,你多少股票多少钱?我买了。”
  他们公司现在身价千万美金,他当然有底气说这话。
  上一单生意利润损失了2/3,也有300来万美金进账,买点股票还不是问题。
  周秋萍却反应过来:“你欠我们的钱应该还了。”
  对呀,你人都回来了,还有钱,当然得先结货款。
  卢振军愣了下,点点头:“行啊,没问题。”
  于是事情的发展又转了方向,最后大家一人一半,收了剩下的股票。
  周围旁观的有,跟着凑热闹的也有,反正就是沸沸扬扬,一直闹到人家营业厅关门,大家才意犹未尽地离开。
  周秋萍等人还没来得及喘口气,便有人匆匆忙忙赶过来,直接开口:“你们收了多少股票?我们加价买。”
  余成好奇地问了句:“你们打算加多少钱?”
  “翻倍,你们多少钱收的,我们加一倍的价给你。”
  这下即便不听口音,大家也知道是南方过来的投资客了。除了他们,有谁能这么财大气粗呢?
  卢振军摇头:“我们不能卖给你们,我们也是受人之托。”
  对方还想再问,侯晓斌已经开着军用吉普过来了。这帮人一看车子车牌,知道是部队的,便不好再纠缠,只能悻悻离开。
  走的时候还有人在嘀咕:“这帮部队的太黑了,走私是他们,炒股票抢钱的也是他们。”
  周秋萍无语,这二者能摆在一块说吗?好吧,也许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因为都是这个时代的暴利。
  卢振军看了他们一眼,到底没吭声。
  周秋萍这会儿有空询问了:“对了,卢老师,我上次说的事儿,你考虑的怎么样了?”
  卢振军笑了笑:“我这趟回国就是为了这件事。”
  摸着良心讲,他并不是很乐意干这事儿。
  人不是机器,人有自己的感情。他被迫出来办建筑公司,他真的高兴吗?虽然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可只要是人,总有自己的喜怒哀乐。
  从战斗队伍被调到后勤,然后又被踢出来开公司,他的郁闷只能自己默默消化。
  现在贸易公司干得好好的,又要找退伍兵组织安保公司,这就意味着他还得跟部队上的人打交道。然后他们当中的一些人,他根本连看都不愿意看。
  然而人生在世,只要肩上担着责任,就不可能随心所欲。
  理智告诉他,周秋萍的建议是对的,而且十分实用。所以即便厌倦,他还是回来了,硬着头皮去找人。
  侯晓斌听说他要找退伍兵组成安保队伍,专门负责路上押货,立刻眉飞色舞:“找我们呀,一个月多少钱啊?”
  “开1000块的工资,不过要常年在外面跑,很辛苦的。”
  侯晓斌可不这么想:“你给我一个月开1000,我马上就去干。”
  余成埋汰他:“那你过来给我们干,我们给你开1500。”
  侯晓斌直接呸呸呸,他可是项目的技术中间,总不能真出去卖货。
  不过他能帮忙推荐,因为他跟后勤的人熟。
  每年都有很多军人退伍,现在经济大形势摆在这里,城里兵尚且不容易找到工作,农村兵就更不用说了,绝大部分都是回家种田。
  而现在农村的日子当真不好过,除了税收之外还有各种摊派,甚至到了种一亩田刨除所有的成本,只能挣几十块钱的地步。加上乡镇企业大量停工,农民根本没其他收入来源。大家只好外出打工。在外面的生活,同样辛苦。
  要是给一个月1000块的工资,天天待在火车上又怎么样?铁路职工不也天天在火车上呆着吗,那可是人人羡慕的好饭碗。
  卢振军笑道:“行啊,那我就优先从海城的退伍兵招人。”
  他沉默了一瞬,转头问周秋萍,“你帮我想想,大理石除了做建材之外,还能干什么?”
  周秋萍愣了下,感觉不可思议:“你要在东欧卖大理石?我们的优势难道不是轻工业产品吗?”
  服装鞋类,玩具视频这些日用小百货卖的不是很好吗?难道市场这么快就饱和了?这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
  卢振军叹了口气,苦笑道:“你就帮忙想想吧,朋友的朋友,弄了批大理石过来,本来是想盖房子用的。但是欧洲的大理石质量更好,像意大利法国的,我们跟人家比起来没竞争优势。”
  周秋萍吐槽:“当然没优势了,人家多近我们多远,这么五大三粗的东西,运输成本就摆在那里。”
  就是最便宜的方法先海运再火车运输,是很折腾人的,集装箱得过好几个口岸。
  卢振军摇头:“我也没办法呀。那人来头大,要在东欧做房地产,运了瓷砖和大理石过去。人家说大理石不行,他也看不上,就塞给我了。”
  以他的出身背景,能说对方来头大,那就是真的相当大了,起码是他得罪不起的角色。否则换个人试试,硬塞卖不出去的货,给你脸才怪呢。
  余成建议:“要不干脆打折卖掉吧,宁可亏点,省得浪费时间精力耽误了挣别的钱。”
  卢振军也明白这是最好的方法,但他不甘心,总觉得太憋屈了。这也是为什么他直接到海城来,不去江州找退伍兵的原因。
  对方是通过他的上司介绍来的,否则他部队的人跟政府根本不搭界。对方即便是高级衙内,他不愿意买账也就不买。
  他叹了口气:“实在不行也就这样了。这帮人真tm的混,张口就是布达佩斯什么都能变成金子卖,那他们怎么不自己卖?操他妈大爷的。”
  这种话他以前绝对不会当着余成和侯晓斌的面说,但人在外面久了,很多事情也就没了顾忌。自己tmd不当人,凭什么为尊者讳?都是狗屁。
  难道是余成安慰他:“这也难怪,你看他们倒卖啥的都有。不是还有人把棺材从苏联运到波兰,然后赚三四倍的差价吗?”
  侯晓斌笑喷了:“真的假的啊?还有人走私棺材,真tm绝了。哎,他们走不走私墓碑啊?那能赚多少钱?”
  余成白了他一眼,没好气道:“我怎么知道,我又没走私这个,我们的优势又不是做棺材。”
  周秋萍笑了:“那你可不要妄自菲薄,说不定以后咱们的棺材和墓碑能够畅销世界呢。”
  她记得自己重生前曾经看过一条新闻,说日本90%以上的棺材和墓碑都是从中国山东菏泽进口的。包括号称这辈子坚决不会用意见中国货的右.翼分子,死了以后只能躺在中国产的棺材里,竖着中国造的墓碑。
  好像这门生意从90年代就开始了,后来才越做越大的。
  她笑着笑着,突然间开口问车上的人:“那个,大理石能做墓碑吗?”
  车上众人面面相觑,谁也没干过这行当啊。
  好在路边就有一家白事店,大家停了车下去请教了一番,得到了肯定的答案。能做,没问题,大理石本来就是墓碑的主要石材之一,还算是高级货呢。
  卢振军如释重负,夸奖周秋萍:“还是你脑袋瓜子灵光,这都能想到。”
  直觉告诉他,改变那批大理石的销售方向,从建材变成墓碑材料,后者价格肯定要比前者高。
  他又开玩笑:“看样子以后我就跟着你挣钱得了,不说10倍8倍,涨个三倍我就心满意足。”
  虽然现在深发展涨得吓死人,比起去年秋天他抛售的时候又涨了好几倍。但他并不后悔。如果没那300多万,他哪儿来的本钱做外贸生意?又如何让公司现在身价千万美金呢?
  现在,再多一笔钱,他能做的事情就更多了。盖完了乌鲁木齐的商贸城,他完全可以在东欧也考虑搞房地产。任何时代只要有新贵出现,头一个追逐的肯定是住豪宅。
  侯晓斌却突然间冒出一句:“你们说今天这么多人抛售股票,会不会让股价下跌呀?”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都没办法回答这个问题了。
  股市风云动荡,所以也没办法判断到底是咋回事儿啊。
  关键看大家是争着买还是争着卖。
  作者有话说:
  挠头,按道理说上的是个好榜单, app言情站的封推,结果成绩不升反降。我也只能叹气了。我错了,我应该埋头码字,不该看成绩来着,干嘛要刺激自己呢?
  对了,之前有小可爱说过,为什么我老写那个时代的很多基层执法者不做人。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穷闹的。那个时代军费都要部队自己筹措了,其他单位可想而知。大家如果关注那个年代的案件,就会发现一个近乎于匪夷所思的问题,就是因为缺乏办案经费,有些案子就不查了。
  对一个单位来说,它没钱,日常行政开支掏不出钱来,工作人员的工资奖金都发不出,可它还偏偏手上有权,轻易能够换成钱的权。加上当时法治建设刚起步,各项规章制度都不完备,而且整个社会氛围就是向钱看。那他们会怎么做?
  后来这种情况一步步改善,一个是法治建设健全了,各项活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另一个就是行政经费充足了,不伸手也能活下去,再一个就是整个社会的监督力度变大了。自媒体就像潘多拉魔盒,在带来众多假新闻的同时,有让很多既往缺乏曝光途径的事情有了被更多人看到的可能。当然还有其他各方面的原因,总之,在一步步变好。
  第358章 火热的夏天
  夜色沉沉, 周秋萍躺在床上翻来覆去,一颗心七上八下。
  突然间,她认真地看着余成:“咱们出点汗吧。”
  余成被她逗乐了, 抱着她笑出了声, 引来她的不满:“喂,什么意思啊你?”
  余成轻轻拍着她的后背, 安慰她道:“别着急, 不一定会跌。这么大的盘子呢,估计里面已经有好几亿资金了,想跌也不容易跌。”
  周秋萍不吭声,她知道自己魔怔了。其实就是这些钱都砸进去又怎样?她还有店铺,她还有生意,这些全是闲置的资金, 一时半会儿也用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