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臣攻略手册 第133节
作者:香草芋圆      更新:2024-01-09 22:19      字数:3728
  心平气和。
  裴显转身回扎营地休息,心里一路默想着她的‘人生必做之五十事’。
  第一件,正月十五,上元之夜,她得偿夙愿。
  第九件,骑快马。
  第十件,喝烈酒。
  他默默地盘算着,还有四十七件。
  今晚上她过得快活,口风便不似平日那般紧,轻易间被他问出了两桩。
  以此类推的话,等回京之后,寻二三十个日子,多想些让她快活的法子,应该就能全问出来?
  作者有话说:
  二更送上~
  第90章
  太行山之行五月初十从京城出发, 再回到京城时,已经是六月盛夏里。
  前后打出皇太女仪仗,坐在金辂车里, 在知了震耳欲聋的鸣叫声中,从大开的东南城门缓缓驶入城中。
  京城百姓提前知道了消息, 车驾回返当天,数万百姓在长街两边围观迎接, 鲜花鲜果掷满了车头马鞍。
  车驾行驶入东宫之后, 姜鸾吩咐几个女官拾掇拾掇, 居然收拾出了上百斤的鲜果,全给了淳于闲, 统一发给这次所有跟随出行的东宫禁军,每人当晚分了半斤鲜果。
  和京城街头的热闹景象截然不同的, 是政事堂里肃穆的气氛。
  裴显回到政事堂当日, 踏进明堂门槛, 迎面对着两张臭脸。
  “裴中书跟随皇太女出行了一趟太行山,时机恰到好处啊。”李相不冷不热地说, “留下我等在京中左支右绌,焦头烂额。”
  突厥五月里送来的要求和亲的国书,已经惊动了圣人跟前。
  最近京城天气酷热,端庆帝还是不肯喝水, 夏日里喝鸡汤鱼汤这些荤汤又觉得油腥难受, 他身子顶不住,为了国书的事又烦躁,前几日硬是中了一回暑, 人在寝殿里撅了过去。
  内侍们慌忙回禀了顾娘娘, 顾娘娘哭着来见他, 好说歹说,在寝殿里放了冰块。
  冰块消暑倒是好用,但冰块会化成水,圣人见不得清水,四处放冰块的角落拿布巾遮遮掩掩的盖结实,落在端庆帝眼里,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反倒又引得他发了一回癔症。
  明明之前开春那段时日,已经两三个月没有发癔症了。
  御医们也没法子。屋里太热了会中暑,放冰块会引发癔症,一口清水都喝不得,油腻浓汤又喝不下去。夏日燥热,无法可想,只能硬生生忍过这个季节。
  朝臣们都听闻了圣人苦夏、身子不好的传闻,各个长吁短叹,心情郁闷。
  突厥人要求和亲的国书,又正好卡在这个时候,不上不下的。
  “裴中书回来了,就请看看吧。这就是我们大闻朝的边境睦邻。所提要求,简直是匪夷所思!”
  李相扔过来的奏本,就是鸿胪寺上奏的那本奏章,裴显早从姜鸾那处看过了。
  他略翻了翻,合起奏本,往长案上一扔,
  “和亲之事不必议。两位应该都无意见?关于突厥新可汗,裴某曾和他打过几次交道。”
  李相和崔中丞露出了倾听的神色。
  “这位薛延陀部出身的新可汗,打仗是一把好手。当初在河东边境时,裴某和他对阵过几次,性情奸猾如狐,无诺无信之人。他新得了大可汗的位子,正在志得意满之时。诸位看他送来的国书口吻,应该都能看得出来此人狂妄无边,对我朝并无任何敬畏之意。”
  “针对薛延陀新可汗的这封国书,裴某有个提议。”
  在李相和崔中丞的注视下,裴显起身走到政事堂的明堂大匾额下方,在通亮灯火映照下平静地说,
  “冷待和亲公主,藐视大闻朝廷,辱没皇家尊严。——出兵打吧。”
  ———
  出兵的提议不是那么容易通过的。
  政事堂其他两位重臣都没有立刻应声。
  李相兼领了户部尚书,管着朝廷的钱袋子,眼神闪了闪,说了一句,“朝廷没钱。”
  裴显早就等着他说这句。
  “朝廷总是没钱,李相每次都是这句。听习惯了。”他的视线转向崔知海。
  崔知海叹着气说,“去年太行山兵败,二十万精兵,葬送了大半。皇太女殿下五月里太行山招魂,召回来八万英灵。哎。各方还打算着休养生息几年……又起刀兵啊。”
  裴显冷静地指出,“号称二十万,实际只有十二万六千。阵亡八万,伤残两万有余。剩下两万余兵已经收拢重新编入南衙禁军。”
  崔知海听得牙酸,“裴中书,本官是在和你计算兵力吗?本官是在跟你说,穷兵黩武祸国,朝廷和民间都要休养生息啊。”
  当日的政事堂议事,除了共同议定‘不和亲’的主旨,其他的都不了了之。
  姜鸾听说裴显主战,是在第二天的事了。
  这天正好来了新邸报,邸报上没提,但谢澜抽空过来值房替她讲解时,同样提到了鸿胪寺递上朝廷的国书,以及所有人都在私下里议论的,裴中书主张发兵出征的事。
  姜鸾当时正在托着腮发呆。
  发兵的年份似乎不太对。
  在遥远的前世里,她依稀记得,确实对突厥动了兵。但那是在好几年之后的事了。
  耳边是谢澜讲解邸报的清越嗓音,她边听边走神。
  上一世,她从洛水被捞起的那个秋冬,身子受损太重,几度濒死,太医们使尽解数把她从鬼门关拉回来,但身体情况,比现在她二兄的情况还要糟糕。
  那个秋冬,她始终浑浑噩噩地躺在床上。一闭眼,就是黑夜,一睁眼,天亮了。床边侍疾探病的人来来去去,她连睁眼看清楚来人的力气都没有。
  如果是那段时间里,突厥牙帐换了新可汗,提出了和亲的要求,被裴显驳回去,也不是没有可能。
  在她气息奄奄地卧床不起,浑浑噩噩的那几个月,甚至可能打过几仗了。
  姜鸾正出着神,耳边抑扬顿挫的清冽嗓音停下了。
  “殿下今日心神不宁。如果无意再听下去的话,容臣告退。”谢澜收起书简,起身要走。
  姜鸾好笑地拦他。
  “你原本脾气没这么大的。怎么自打进了吏部,人忙了,脾气也见长。”
  她唤了谢澜的小字, “刚才确实分神在想些事,已经想完了。好了静泽,继续往下说吧。我专心地听。”
  谢澜已经走到了门边,听到那声‘静泽’,在门边停了片刻,低低地喟叹了一声,转身又走了回来。
  “殿下可是在想裴中书发兵出征的提议,为他的安危担忧?”
  他平静地陈述,“朝中有大批武将,不必裴中书亲自出征。殿下无需忧虑。”
  “刚才倒是没想到这些,被你提醒了一句,倒是想起来了。”姜鸾掰着手指数,
  “玄铁骑麾下大批精锐,薛夺,文镜,放出去都是可以镇守一方的主将——”
  “朝廷不会让玄铁骑出身的将军领兵讨伐的。”
  姜鸾一怔,视线抬起:“嗯?”
  “裴中书位高权重,二十六岁的年纪,已经任职中书令,入了政事堂,开了兵马元帅府。他麾下的玄铁骑嫡系若是再立下军功,朝廷如何再封赏裴中书?”
  谢澜平静地摊开邸报,重新寻找下一份需要解读的朝政消息,
  “再进一步,只能封王侯了。裴中书正值盛年,三十岁都未到,封王封侯太年轻,也太危险。这次即使定下了出征,领兵出战的必定不是裴中书。臣的愚见,十之八九会是家兄谢征。用家兄的腾龙军出征安全得多。”
  姜鸾听着听着,纠结起来。“谢征和二姊才新婚不到两个月。二姊会难过的。”
  “家兄如果领命出征,殿下可要阻拦?”
  姜鸾没想好。
  她心烦地翻起了邸报,翻得纸张哗啦啦地响。
  等今日的邸报讲解说完了,两人闲谈了几句,确认谢澜最近在吏部过得不错,她放心地往紫宸殿方向走去。
  端庆帝的精神不怎么好。
  他的病症格外苦夏,这个夏天过得艰难。
  最近两天虽然没发癔症,却有许多朝臣排着队的求见他,见了面就大礼拜倒,说的话都大同小异,齐声表示了对战事的忧虑,对强硬支持出征的裴中书的忧虑。
  王相虽然退隐了,朝中还有大批文官。中枢文官是天下文人的脊梁,他们有团体的意志。当朝廷政事的走向偏离儒家推崇的中庸长久之道,他们就站出来了。
  主和派要求驳斥国书的和亲要求,把使者赶出京城了事。才安稳了一年,何必轻易再起刀兵。
  少数主战派,也表示了对裴显领兵出征、权势过重的忧虑。要求由谢征担任主帅,收回裴显的兵马元帅府,加以制衡。
  端庆帝姜鹤望几乎被这群不肯罢休的文官烦死。
  姜鸾走进寝殿时,姜鹤望正恹恹地坐在龙床,喝梨子水。
  “阿鸾来了。”他无精打采地说,“过来坐,先别说话。让周围静一会儿。被他们吵了一早上,吵得脑壳疼。”
  姜鹤望絮絮叨叨地抱怨,“要我看,裴中书领兵打突厥正好嘛。他早先在边境跟突厥人打了四五年,经验老道,河东那边的兵马也服他。换了谢大将军过去,他的腾龙军都是辽东汉子,拉去西北打突厥人?我觉得不太行。”
  “偏偏他们都说裴中书权势太重,带兵出征容易生出异心,叫我把裴中书的玄铁骑调拨给谢征用。我下不了旨,怕裴中书记恨了我,又怕你二姊哭着过来骂我。”
  姜鹤望烦恼地连手里的梨子水都喝不下了。
  “做的什么鸟皇帝。整天听人吵得乌烟瘴气的,还不如当初在晋王府里自在。”
  他从荞麦软枕头下面搜寻了一阵,找出一根长发,半截黑,半截白,沮丧地托在掌心里递给姜鸾看,
  “瞧瞧!为兄才多大,为了突厥这道羞辱国体的和亲国书,要不要打,派谁去打,硬生生愁白了头发啊。”
  越看着白头发越难过,撕心裂肺地咳嗽起来。
  “一个个平日里表面上嘘寒问暖的……咳咳,一旦吵起来,就忘了朕……咳咳……身上的病了……”
  姜鸾拍着二兄的背。
  “二兄歇息吧。和亲国书的事交给我,去找裴中书商议商议,再去问问谢大将军自己的意思。”
  姜鹤望心里难过的事不止这一桩,都积到一起去了,愁得生了白头发不全是为了政事。
  他抹了把发红的眼角。
  “想虎儿了。都多久没见着面了。顾家六郎至今找不到人,皇后和朕离了心,她自己倒是按规矩每天过来侍疾,人冷冰冰的都看不到个笑容,朕好说歹说,她一次都不肯抱虎儿来……她拿虎儿逼着朕低头啊。阿鸾,你说,要不要发诏令下去,戒严京城,彻查顾家六郎的下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