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进年代后娘文我罢演了 第8节
作者:姜姜有酒      更新:2024-01-09 00:30      字数:4075
  其他人觉得哪哪都不好的活路,在她眼里就是天降的好机会。养羊不用按时上工下工,只要每天准备好草料,打扫羊圈等等杂活,虽然繁琐,但是时间是自由的。
  至于别人怕的养不好羊,姜小满不怕。前世山里多少动物,都是她一路养过来的,几头黑山羊而已,难不倒她。
  姜有根:“那就小满来。”
  人群中一个长脸刻薄像的女人李超英一看是姜小满,顿时坐不住了,忍不住出声:“队长,我不同意。姜小满就是一个扫把星,连亲生爸妈都能克死,要是把羊克死了,一头三十块,我们要跟着倒霉的。”
  姜小满看了她一眼,总感觉这女人对自己有很大敌意,她似乎没得罪过她。
  当她目光无意中扫到了李超英身边和她有八分像的长脸青年立刻明白了。
  这个人叫李进步,是青苗生产大队养猪倌。他还有另一个身份,齐桂花的相好。如果她猜的不错,李超英应该是他妹妹,齐桂花未来的小姑子。
  在书中,李家和齐桂花就是一丘之貉,趴在原身身上不断吸血,见天给原身找麻烦。
  李超英的话说出了不少人的担忧,虽然破四旧要扫除封建迷信,但是大多数老百姓还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要是真让姜小满把羊克死了怎么办?
  赵小芳咬了咬嘴唇,鼓起勇气反驳道:“你胡说八道,小满才不是什么扫把星,姜叔姜婶是意外,又不是小满的错。”
  李超英不屑地嘲讽道:“你和姜小满是好姐妹,当然帮她说话,谁知道羊跟着她会不会也出什么意外。”
  “你.....”赵小芳急的脸都红了,她平日里温温柔柔的,连架都吵不赢,这会儿却为了姜小满和其他人挣的面红耳赤。
  姜小满站在她身后,明明累得不行,却觉得心头充满了力量。
  她站出来,毫不客气地对李超英说:“既然你意见这么多,不如你来养。”
  李超英就像突然被卡住了脖子,尖着嗓子脱口而出,“我不养,我又不会养羊,怎么能让我来。”
  姜小满也不理她,目光扫向刚才反对的人群,“要不你们来养。”
  众人被她凌厉的眼神一扫,不自觉地退后,心头不停打鼓,什么时候姜家那个唯唯诺诺的丫头居然有这样的气势了,都不敢说话。
  这会儿,没人再反对了,养羊的活就落到了姜小满手里。
  领羊的地方不在公社,在省城。其他社员一听可以免费去省城,还能免费住招待所,难免有点酸,说什么的都有。
  尤其是李超英,看姜小满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嫉妒的眼都红了。
  第二天,姜小满就跟着姜有根和大队其他几个人去了省城。
  结果刚下船,还没来得及打量省城的繁华,就听到前方人群传来女人凄厉的尖叫:“我不是你们家媳妇,你们放开我。真的,大家帮帮我,我真的不认识他们!”
  第12章
  今天是双号,省城逢双赶集,码头上人来人往,这声音太凄厉,在嘈杂的人群中格外突兀。
  农家人都喜欢看热闹,都围着看。
  码头上本来就不宽,一来二去,被挤得水泄不通,后面下船的人挤着前面的人往前走,姜小满就看到好几个人是被挤得悬空推下船的。
  这次一起来省城的除了她和大队长,还有两个村里的后生伢子,一个叫水生,一个叫二牛。
  二牛是姜小满隔壁刘银花的儿子,国字脸,长得人高马大,有一把子力气。水生相对要矮一些的,和有根叔差不多高,人长得比较清秀,额角的位置有手指长的疤痕,据说是小时候爬老鹰山被楠竹划破的。
  领了指标,还得靠他们搬运,幸亏有他们在前面开路,不然这么多人,她个子娇小还不知道会被挤成什么样了。
  姜有根提醒他们看好包,免得遭扒手了。
  姜小满抱着自己的包,要是被摸了去,这人多眼杂的,抓都不好抓。
  好不容易挤到堵着的地方,却怎么也走不动了。
  姜小满踮起脚往前面看。
  不远处的人群中央,一个憨厚面善的青年拉着一个年轻的妇人,旁白站在一个慈眉善目抱着孩子的大婶,正在闹矛盾。
  看样子一时半会儿走不了了。
  “哎哟,这怕是有的得了。”姜有根额头上的川字纹皱得很深,生怕去晚了,好的羊都被人挑完了,只能选些歪瓜裂枣病秧子。
  可码头人太多了,他们还挑着箩筐,根本动不了,只能干着急,希望人群快点儿散。
  姜小满一行人被堵在后面,听前面的人讨论才知道发生什么了。
  原来这年轻妇人、憨厚青年、大婶是一家子,是从乡下带着孩子走亲戚的。憨厚青年答应给妇人买条红围巾,结果钱丢了买不成,这妇人吵着闹着要带着孩子离婚,一家人没掰扯清楚,就堵这儿了。
  前面的人群总算疏散了点,从旁边挤出了一条狭窄的道,一人通过还得左右挤一挤。
  二牛和水生把箩筐顶在头上,姜有根和姜小满跟在后面,一行人勉强往前走着。
  刚走了一般,几人就累的满头大汗,好在河边上风一阵一阵儿的,又吹了过来。
  凉风中夹杂着一丝淡淡的味道,在嘈杂的人群中微不可查。
  可姜小满不同,变成人后她的五感格外敏锐,捕捉到了这缕异样。
  姜小满停下脚步。
  这味道?
  又确定了一次,确实闻到了。
  果然没错,是曼陀罗汁液的味道。
  曼陀罗花又叫洋金花、大喇叭花、狗核桃等,很多人都是从武侠小说中知道曼陀罗的,听起来似乎很遥远,实际上曼陀罗因为花很漂亮,常常被当做观赏花来养。
  前世姜小满所在的山村,村里搞旅游种了不少花,有一种花花朵很大,像一个大大的喇叭垂下来,花形状像百合,也和昙花很像,淡黄色或者白色,就是曼陀罗。
  青苗生产大队就姜小满隔壁的刘银花家院坝里头有,只是大家不知道叫曼陀罗罢了。
  姜小满看向那个抱孩子的大婶,味道是从她身后的背篼里面传来的。她又看了一眼那个熟睡的孩子,孩子嘴上戴着布帕子掩口。
  按抱着孩子的大婶的说法是孩子感冒了,怕传染,就找了棉布包着,现在看来那棉布上有可能有曼陀罗汁液。
  曼陀罗这种花全身有毒,可入药,华佗的麻沸散就是用曼陀罗花制作的。最重要的是,它还是蒙汗药的主要成分。
  姜有根他们发现姜小满没跟上,走过来问:“怎么了?”
  姜小满轻声对姜有根道:“有根叔,那个憨厚青年和大婶是人贩子。”
  “什么?”姜有根震惊地看了一眼那两人,小声道:“你怎么知道的?”
  姜小满:“之前在船上我看过这个男的,那时他给那小孩戴上帕子,小孩就睡了。当时没注意,现在想起来可能是蒙汗药。”
  这当然是编的,这男的确实是他们同船的,但是她没看到过。她只是找个理由说服姜有根,总不能说自己鼻子灵闻到了曼陀罗花的味道。这里味道这么嘈杂,说出去可信度不大。
  这时候人贩子拐卖小孩,用蒙汗药多,本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想法,姜有根皱着眉头,吩咐水生。
  “码头前面就有公安局,你去报案。我们去拖延时间。”
  水生点点头,脚步飞快往码头尽头跑去。
  姜小满他们挤开人群,来到人群中央,一边注意这两人的动向,一边等水生。
  那大婶还不知道,一脸不好意思地正和大家道歉,“给大家添麻烦了,让一让,我们马上就让大家过。跃进,快把你媳妇拉上船,把路让开。”说着冲憨厚青年使了个眼色。
  “妈,晓得了。”憨厚青年用力拖着妇人,脸上却满脸为难地劝说道:“春花,别闹别扭了,有什么事回去慢慢说,孩子该饿坏了。”
  “你们放开我,”妇人挣扎着,向人群求救,“我真的不认识他们,大家帮帮我,他们抢了我的孩子,还要拉我上船。”
  妇人眼泪直流,眼神里充满了慌张和彷徨。
  这模样看起来非常可怜,二牛有些不忍心,他有个姐姐就是被人贩子给拐走了,现在都么找回来。
  姜小满拉住他,“别打草惊蛇。”这种人贩子通常都是团伙作案,他们必须得等公安过来。
  人群中也有聪明的,有个挎篮子的大婶就起了疑心,“你们真的是一家人,不会是人贩子吧?”
  听到这话,憨厚青年眼里闪过一丝惊慌,朝抱着孩子的大婶看去。
  慈眉善目的大婶抱着孩子,神情镇定,否认道:“我们怎么可能是人贩子,我儿媳妇是和我们闹矛盾才这么说的,她就是我们家春花,不信你看她的手臂上,是不是一个红色的胎记。”
  众人看向妇人的手臂,憨厚青年撩起衣服,在手肘的位置果然有一个红色的胎记。
  那妇人一脸绝望,他们怎么知道她有胎记的,这下不管她说什么,别人都不会信了。
  她不知道是她从船上逃下来的时候,被人贩子看到了。
  憨厚青年心里松了一口气,又恢复憨憨厚厚老实人的模样。
  这一幕被姜小满一行人看在眼里,也被她身后两个青年看在眼里。
  人群中有个络腮胡的大叔顺势喊道:“大妹子,你快跟你婆婆丈夫回去吧,两口子有什么矛盾好好说,干什么闹离婚啊。”
  人群中另一个刀疤脸青年不耐烦地说:“快点让开,我赶时间,晚点就赶不上早市了。”
  周围的人一听就慌了,光顾着看热闹,把正事都忘了,纷纷朝着往前面走。
  姜小满和那两个青年看在眼里,心下了然,这两个应该是同伙。
  那抱孩子的人贩子趁机催促憨厚青年把妇人拖上码头边另一艘小一点的船。
  那妇人不断挣扎,向人群求救,可惜众人不仅没帮她,反而劝说她不要和丈夫婆婆闹脾气了,快点回去才是正事。
  妇人眼里含着泪,绝望极了。
  她好不容易才逃下船,要是被抓回去,她和孩子就完了,想到这,她死死死死咬着唇,双腿杵在地上,阻止人贩子拖自己,脚下被拖出了一条痕迹。
  姜小满看着不忍,想上前,可他们几个根本不是这些人贩子的对手。她望了一眼水生去的方向,公安还没到。
  人群中大多都是来赶集的,这会儿瞧热闹差不多,开始走了。人群渐渐散开,码头不再拥堵。
  眼看妇人就要被公安拉到船上,姜小满正准备出手,有人拨开她,先一步阻止了憨厚青年。
  姜小满也跟着看去。
  为首的青年背着包裹,短发、九头身身材,穿着一身剪裁得体的的确良衬衣,袖口的位置被他挽起,露出强壮有力的手臂以及手腕上精致的石英手表。
  姜小满眼尖地认出手表上的字母,是劳力士。
  上辈子很多来村子里旅游的富豪明星,也带过这个牌子的手表,据说是国外非常有名的手表品牌,不过没有这块表好看。
  虽然看不清为首青年的脸,但光凭背影,姜小满就断定这人长得不差。
  那青年身边还跟着一个白白胖胖的青年,剪着知青头,比高个青年矮一个头,大概有一米七八,似乎有点怕冷,不到十月就穿了棉袄子,拖着个箱子跟在他身后。
  这两人应该是下乡的知青,就是不知道是哪个公社的。
  两人一前一后挡住了憨厚青年的路。
  姜小满一边留意公安来没有,一边好奇这青年会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