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前总管升职手札 第186节
作者:
衣青箬 更新:2024-01-08 19:48 字数:5080
可即使他这么做,对于官员们来说,也仍旧只会认为是自己在朝廷斗争之中输了一筹。纵然穷困潦倒也不会意识到自己的做法有什么错误。
认识不到错误,这种惩罚就没有意义。除了为自己出一口气之外,别无它用。
这种心情梗在平安的心里,让他很不好过,在别的地方自然难免就带出来了几分。
赵璨很快察觉到了不对劲。
平安的心态一向十分积极,就算陷入困境之中,也自有办法脱出来,所以在赵璨看来,他有时候省心得过分了。所以现在这种心事重重的样子,便显得越加的少见。
原本平安是不打算将这件事告诉赵璨的。毕竟他也是统治阶级的一员,也许并不明白自己在“矫情”些什么。
可能是因为自己曾经身为一个这样的普通人,而且实际上到现在也未能融入统治阶级之中去吧!
不过赵璨既然发现了他的不妥,自然有“逼问”的方法。所以最后还是从平安嘴里掏出了真相,知道他原来一直在计较这么一件事。他不由好笑,“也不知道你脑子里究竟装了什么,成日里想的东西都与别人不同。你想不出法子,为何不告诉我?”
“你就有办法?”平安怀疑的看着他。
赵璨笑道,“我好歹也是一国之君,真要整治谁,难不成还能让他跑了?你只管等着看就是。”
“那我就拭目以待了。”平安说。
赵璨的方法很简单,眼看又是一年春社,从这时起,春耕就要开始了。民间官府要祭祀土地神、五谷神,帝王亦要在社稷坛进行社祭,祈求这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之后,帝王会率百官到城外的祭田之中耕作,而皇后也要率领诸多命妇亲蚕。
原本这就是个仪式,皇帝随便扶一下犁,做出个样子就足够了。然而今年,赵璨却忽有所感,心血来潮,思量百姓之艰难,心头唏嘘,便决定要在这里耕作一整日。
皇帝都亲自下地了,官员们怎么可能还在旁边看着?反正皇家的祭田非常宽广,很快人人都找到了自己的事情,忙碌了一整日。
等到天黑时,这些平日里养尊处优,就连出门都要骑马乘轿的官员们便已经累得东倒西歪。
这种日子,平安自然伴驾前来。赵璨见状,转过头朝平安眨了眨眼睛。
虽然自己也累得够呛,但是平安看到这些人的模样之后,倒也觉得十分好笑。原来赵璨说的办法,就是这样。
但事实证明,他还是小看赵璨了。
虽然前一日劳作辛苦,但第二日的早朝也不可不上。所以一大早,百官仍旧出现在了宫中,只不过,大家都知道,如果一个平日里不活动的人突然进行了大量活动的话,那么肌肉里就会产生乳酸,让人浑身酸疼不已。尤其是双腿,走起路来的那种感觉就别提了。
而皇宫又特别多阶梯。
赵璨一大早就拉着平安过来,亲眼看着百官从宫门口走进来,歪歪扭扭的样子实在是看得人十分解气。
但这还不够,等到赵璨开始早朝,却看到官员们的状态如此糟糕时,立刻就不高兴了。真正论起来,这也算得上是御前失仪了,皇帝不高兴,朝臣们都战战兢兢。虽然知道皇帝不至于因为这件事就如何,但到底还是心怀忐忑。
赵璨也没有为难他们,对于他们这样的表现表示了了解,但是又道,“朕从前倒没有注意过,原来朕的臣子们身体竟这样差。不过是劳作一日,便受不得了。”
明明赵璨也一样劳作了一日,大家都亲眼看到,而现在他表现得如此轻松,自己却手脚都抬不动的样子,大臣们也觉得十分羞愧。
原本他们倒是想过若非皇帝强求,根本不会这样。但虽说身为官员不需要做那些杂事,但是春社之后亲耕也是自古以来的规矩,而且连皇帝都没说什么,他们也不能抱怨。
现在赵璨将此事点出,更是令人惭愧不已。
赵璨听着他们种种自惭之语,十分满意,微笑着道,“诸位臣工能够明白朕的心意,朕心甚慰。虽然官员不需躬耕,但这倒是个强健体魄的好办法。朕已经决定,在皇庄之中拨出一部分田地分给诸位臣工,由尔等亲自耕作,技能体验农事之乐,又可锻炼体魄,正是一举两得的好事。诸公以为如何?”
虽然他是在征求意见,但是刚刚被嘲讽过的大臣们很清楚,现在根本没有他们选择的余地,所以只能口称“陛下圣明”,然后领旨谢恩。
下了早朝回到本初殿,平安想起之前在朝臣们脸上看到的表情,还是觉得好笑。他没想到赵璨所谓的想办法,指的竟然是这个。虽然只是每人一小块地方,任务并不繁重,但考虑到是在工作之外的事,也差不多了。
至少,让这些百姓们知道一下农事辛苦也不错。
赵璨道,“放心吧,朕会让监察院的官员们盯着的,若是哪一位不自己去做,而是让家人代替,就罚俸禄。”
大楚的官员俸禄还算丰厚,而赵璨既然罚俸,至少三月起罚,也是一笔不小的钱。最重要的是丢人啊,皇帝将皇庄的土地分给他们耕种,说起来是帝王恩典,却让家人代替,传出去之后,名声就不必要了。
况且连这样的小事都要偷奸耍滑,如何让人放心将来将其他大事交给他来做?
失去圣眷不再被重用,也就是他们自己的问题了,怪不到赵璨身上。
“陛下圣明。”平安说,“这个办法的确很好。”劳动教育和改造一向都是最直接的,就算经过这么一遭儿之后,这些官员还是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但能够让他们也经历一番这些事情,平安也满足了。
然而事实证明,赵璨还能够做到更狠。
因为到这年秋天,经过几个月的忙碌,总算是看到收成之后,他下旨,让这些大臣将收入的一半上交给国库。
有一句话说,人们对于自己付出了更多的东西,总是看得更重。这其实是有些道理的,因为这样东西的价值已经不光是它本身的价值,而附加了人们所付出的那个部分。
所以对于自己辛苦一年种出来的粮食,官员们感觉也跟平日里吃的不太一样。就算做成饭食,感觉都要更香一些。
原本一小片地方出产就没有多少,皇帝还要求上交一半,剩下来的自然就更少了。而且将自己在意的东西送出去,也让官员们心里很不是滋味。
其中有一部分聪明人很快就想到,皇帝不可能无端的做这种事情,然后脑子一转,就明白了赵璨的意思。毕竟这个过程跟百姓上税其实是一样的。
想通了之后,这些官员们心中又是惭愧又是敬服。毕竟他们并不知道赵璨的私心,只以为他是想要通过这种办法来让官员们意识到百姓的艰难不易。这份用心如此良苦,官员们自然百感交集。
之后再面对赵璨时,态度就又不一样了。至于那些想不透的,如此蠢材,赵璨也实在没必要在意。
通过这件事,赵璨非但帮助平安出了一口气,还借机增加了自己在朝臣们心中的威信,可谓是一举两得。
平安这回才是真的服了。
他将这件事情反复的想了两遍,总觉得赵璨的这种行事风格好似十分熟悉。想来想去,最后脑海中灵光一闪,才终于明白了,这不就是他自己一贯的行事风格吗?
“原来你是在学我。”平安恍然大悟。
赵璨扬眉,“如何,是否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果然。”平安也不由点头感叹,“我的招数都被你给学了去,往后就没有用武之地了。”
“怎么会?”赵璨说,“那么多事情,若是没有你在一旁看着,查缺补漏,我恐怕就要手忙脚乱了。你的事情也不少,我也会在一旁替你看着的。”
两人相视一笑,这种想经年的相处之中,彼此从对方身上学到一些东西的感觉,的确是很不错。
或许这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平安想。
他忽然想起自己从前听过一首歌,梁静茹悠悠的唱,“我这句语气原来好像你,不就是我们爱过的证据。”
爱情就是这样奇妙的一件事。
……
安平二年的秋天发生了一件事。
经过了七年时间,皇家建筑公司那边总算是将水泥路铺到了每一个州。虽然目前还只是主干道,但是从京城前往大楚任何一个地方,现在的速度都会大大加快。
果然,有朝廷参与的事情,办起来速度就是要快得多。如果只是民间出资的话,要做到现在这个程度,不知道要等多久。
虽然这件事花费了国库不少银两,不过这些钱其实倒了一手还是在赵璨手里,又用来从海外采买粮食,补贴国内百姓,影响倒不甚大。而且路修好之后,往后的好处自然只有更多。
平安跟赵璨商量了一番,认为路还是要继续修。他最终的目标是要将路修到每一个村子里。
九十年代左右,中国农村曾经流行过一句宣传标语:要致富,先修路。后面的内容暂且不提,但是平安觉得这个说法还是很有道理的。修好了路,里面的人出得来,外面的人进得去,有来有往,这样才能够慢慢发展起来。
换到古代的大楚,也是一样的。
古代人安土重迁,其实说白了,还是因为普通百姓出门风险太大,说不准就在什么地方没了,回不了家。所以他们很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出一次远门,生活的范围就只在村子里。
但是路修好之后,即便是村中居住的百姓们也可以随便出门进城,甚至到更远的地方去讨生活。
当然,如果只是因为这样就要花费一大笔钱去修路,恐怕朝廷那边说不过去。毕竟要出钱修路的是官府,是国库,并不是平安自己就能够做主的。
所以平安首先要说服的就是赵璨。
“皇权不下县。”这是大楚律之中规定的。
朝廷的官员只到县一级,乡中则由当地耆老或者有名望的员外爷,乃至当地世家、官员家眷等等商量着来办,最多从中择选出一个人来担任里正。
至于村子里,这时候的村庄,往往一整个村子都是一个姓氏,有自己的族长,祠堂和族归。对于他们来说,家族是比县官和朝廷更明白的东西,所有的事情都由族长召集族人商议决定,根本不会惊动官府。
这实际上是另一种形式上的自治。
为什么古代经常会日子一不好过,某些地方就会有人揭竿而起,应者云从?就是因为这样的宗族制度,让百姓们对朝廷根本没有概念,更愿意听从族长和乡里有名望的长者们的话。
既然没有概念,自然也就无所谓畏惧,律法根本管不到他们头上。
看似这些人帮着朝廷管理百姓,但实际上这种做法对于朝廷根本没有任何好处。
而这种宗法制度的形成,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普通人一辈子都只在那方寸之间生活,自然要受到宗族的掌控。如果路修通了,他们想走的时候随时可以离开,宗族对他们的约束,就不会再那么强了。
除此之外,乡间多有瞒报人口的事情。
大楚地方实在是太大了,反正山路难行,很多地方就算是亲民官也走不到,百姓们住在山里,一应的生活全都自给自足,根本不需要出村子,自然更不需要受到官府的辖制。就算官府通知他们去报人口,他们也会想办法躲藏起来。
——上了户口,就要相应的纳税、抽丁,一个普通的家庭是经不起这样的折腾的。
还有一些人托庇在乡间的地主,世家门下,这些人同样是黑户。他们成为世家的奴仆甚至私兵,只对主家上租子,根本不需要管朝廷这边,俨然一个小小的独立王国。
更不要提土地兼并,地主们把持当地半数以上的土地,百姓们只能依附他们生活等等……
这一切的现状,都需要慢慢的去解决。
但是贸然动这个部分的话,肯定会惊动许多人。这些乡间的士绅,实际上就是统治阶级最下层的基石。他们跟上面的官员们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想要动他们的话,肯定会引起官员集团的反弹。
所以只能从侧面入手,暂时先不惊动他们,摸清楚情况再说。
而下乡修路,就是个很不错的理由。
到时候在当地招募工人,并且长时间滞留,想要清点人口数量,就容易得多了。
最重要的是,建筑队的出现,会让那些百姓们真切的意识到“朝廷”的存在,知道皇权的威严。这是一种非常强有力的手段,这种机会并不多,错过了这一次,就很难找到下一次了。
综上那么多的理由,平安认为,修路的事情势在必行。
赵璨听完平安长篇大论的叙述之后,便陷入了长时间的沉默之中。
平安原以为他是有什么地方没有理解——对于赵璨来说,要让他去做一件事,不可能只凭着一腔冲动,必然要将之弄明白了,才会决定要不要做。尽管他很相信平安,但这一点也并没有改变。
平安也很喜欢这么跟赵璨交流。
因为每一次说服赵璨的过程,都是他理顺自己思路的过程,经过这么一次讨论之后,思路就会变得更加清晰明确,之后做起事情来,自然也就会更容易。
所以他还想着要怎么跟赵璨好好解释一番。
然而赵璨回过神来之后,开口却是问他,“平安,你实话告诉我,咱们到现在为止,做了那么多的事情,是不是都还没动过真格的?”
平安沉默了。
他知道赵璨很敏锐,但也没想到他居然从这件事情里看出来了这一点。
是的,虽然他已经来到了这个世界将近二十年时间,已经做了很多很多的事情,但是真正的考验和艰难,却远远还没有开始。
哪一次变革不是伴随着流血和牺牲呢?平安的手段好吗?但是历史上那些曾经做过这些事情的人,能力未必比他差,手段也不会比他弱,甚至声势之大,也丝毫不逊色他,结果如何?
正是因为知道这一点,所以平安从头到尾都小心翼翼的避开会造成剧烈冲突的部分,始终只想着从旁边寻找切入点,不去触碰对方敏感的神经。
不过,随着事情一件一件的推进和完成,现在已经开始逐步触碰到核心的地方了。